买馒头(11分)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11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12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13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14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15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1、. 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3分)
2、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 ⑩11段之间 B.1112段之间 C.1213段之间 D.1314段之间 3、.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13段中的画线句。(3分)
4、. 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答案:
附加题:
1、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B 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 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2、作者刘禹锡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分
说明文阅读 17分+ 植物“气象员”
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还能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预报阴雨
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晴朗时,你用手指触动含羞草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在报告即将有雨。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预报温度
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摄氏度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摄氏度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摄氏度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感知之后,就能预知严冬的到来。
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1、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是什么?4分
2、本文的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是怎样的?4分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3分
4、本文第二个小标题中的“温度”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5、请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文题《植物“气象员”》的妙处。3分
记叙文阅读: 故烧高烛照红妆16分 +2分 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
花香幽微,恰如“讷①
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故友重逢的喜悦、
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
,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但一年里有了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16期)
【注释】①〔讷(nè)〕(说话)迟钝。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1.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每空只填一字)(2分)
①开花→ ②( )花→ ③赏花→ ④( )花→ ⑤议花
2.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4分)
买馒头
初二
记叙文
8070字
597人浏览
7966wang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