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面: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二、教育方面:
1、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发展方面:
1、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 通过看课件与图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点 :
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五、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
一、导入:
1、(幻灯1):雨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
问:“关于雨你们知道多少种?”
(微雨、烟雨、细雨、阵雨、春雨、雷雨、秋雨„„)
2、对,雨是最寻常的,它是天空释放心情的表现,是大自然中的清新剂,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雨—— “雷雨”。(板书)(幻灯2)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而后我会考察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识记生字的情况怎么样。
(出示幻灯3)(要求一条龙读下来,一人读一个词。)
表扬:同学们读得非常棒!接下来我们要更加努力了!
2、(幻灯4)
迅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参与讨论)
(按时间顺序写的:开始时没下雨,后来下起了雨,最后雨停了。) 板书:时间顺序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认真很仔细。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分析,
我们可以将课文内容分为: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师:咱们一起找找看描写“雷雨前”的段落有哪几个?描写
“雷雨中”的段落有哪几个?描写“雷雨后”的段落的哪几个?
板书:(1-3)(4-6)(7、8)
三、精读课文 品读感情 指导朗读
1、指名读1――3段(图文结合,观看幻灯5――7)
依次问:本段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这样的景象带给你什么
感受?
景物:乌云:黑沉沉 压; 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不叫 风:大; 树枝:乱摆; 蜘蛛:逃跑;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感受:(压抑、闷热、害怕)
刚才咱们这几位同学课文读得非常流利,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
加上感情会读得更有感染力。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大家能够读出轻重缓急就能,这样我们可以在强弱和快慢的对比中突出感情,也就更有感染力了。下面咱们试一下。
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描写景物特点的词我们在读时应该重读
(即唇舌要用力);雷雨前的景象令人压抑、害怕,我们在读时应该
把语速稍微放慢些。请同学们齐读1到3段,注意重音和语速。 (幻灯8)
找学生试朗诵1-3段。
2、同学们,学习“雷雨中”“雷雨后”与学习“雷雨前”的方
式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内容。(幻灯9)
3、学生以朗读形式展示自学成果。
结合幻灯片,教师稍加指正,指导学生朗读。
(雨:大而急; 树、房子:都看不清; 雷声:小了;雨声也
小了)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说明雷雨由“大”逐渐变“小”了。(幻灯10、11)
师:第四段,雨下得不仅大,而且很急,所以朗读时要稍快点。
随后雨声小了,雷声也小了,雷雨由大逐渐变小应把速度放慢点。
描写景象特点的词语我们应该重读。其它的要轻读。
找生朗诵。4-6段。
雷雨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五年级
记叙文
2013字
426人浏览
xjw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