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虞美人》个性化教学设计
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 李胜龙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当时的经历、情感,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客观历史地看待人和事,充分挖掘诗词内在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法风格。
三、学习过程
早读积累,久久功成
(一)、李煜词名句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5.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拢 。
6.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二)、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从视觉听觉角度感受《虞美人》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
世上有一种花名虞美人。它得名源于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 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聆听妙音,整体感知
播放大家朗读视频,体会作者情感。
四、问题引导,赏析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 具 体指什么?
——————————————————————————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五、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学生反复读诵 《虞美人》。
六、重点突破,美点赏析
(一)美点赏析一悲愁的思想情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离家之痛
2. 思乡之苦
3. 往事之叹
4. 亡国之恨
(二)美点赏析二高超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设问
2.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今昔对比 反衬
七、技法突破,对点演练
1.以水喻愁
虞美人个性化教学设计
初三
散文
3035字
120人浏览
s感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