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优秀作文集锦
题目: 让我
升入中学以来,同学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在书香的熏陶中同学们收获了阅读的快乐、知识的积累、心智的成熟……读“茅盾文学奖”作品让你汲取精神的给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你更加坚强;读钱默吟先生让你懂得爱国的真谛;读长征中的娄山关战役让你体会到震撼与悲壮……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补充文题,具体结合你喜爱的名著写出你阅读后的独特感受、独特思考、独特成长。
要求:
1、将文题补充完整。(文题第一空不宜填写“名著”“读书”)
2、请选择升入中学后的名著阅读。
3、所选角度、所谈感受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要与年级、班级交流范文雷同。
4、不少于500字。
她的精神让我敬佩
初二1班 徐诗文
人生是什么?在我的眼中看来,人生就像是一本书,在书中总会有你读不懂的片段,这些,就像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书中也有精彩的地方,让你回味无穷。书中有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些道理,往往发生在书中的一个人身上,需要你去慢慢地读懂它,去理解这些道理,当书读完了,你也会领悟到这些道理的奥妙所在,人生又何尝不是呢?当你老了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明白生活中的许多道理?我读了一本书,书的作者对待人生的精神让我感动。
她,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她一直生活在一个无声,无语,无光明的孤独世界,她的一生很坎坷,但是,她面对生活的一种精神让我懂得了什么......
海伦的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会怎样做。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感受那些善良,鼓励“我”活下来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那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像日常生活一样,去到那些人们经常去的地方感受他们的快乐。这三天看似平常,看似平淡,但是,在海伦的心中,这三天对她很重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人是很痛苦的。她想看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样子,可以看出她是非常渴望得到光明的。她的一些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因为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那些给过她帮助的人。
这本书给我我几个很大的启示:一是做人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使自己得到自信。只有你抱着好的心态才能战胜困难,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抱有这样的心态,那你最终什么也战胜不了。二是学会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有人说过,如果你有一个又酸又大的橘子,你就因该学会感谢,感谢它不是小的,生活也是如此,
3 钱默吟先生让我懂得爱国真谛
初二3班 陈弋戈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一生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其中的形象如祁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人也为人所知。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虽家破人亡却投身革命的钱默吟先生。他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从内心深处感悟到爱国的真谛。
文中有一段,钱老人对瑞全说:“第一阶段是我在受刑出狱之后。那时候,我没有计划,只想报仇。我急,我怒,所以我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客观来看,这是许多有志青年在祖国沦陷,家受迫害时最先想到的,他们都想早日把敌人赶出祖国的土地,而全然不顾牺牲,不顾自己。于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学生和工人扔下书本工具,纵身跃入革命的漩涡中。他们是无名英雄,可结局大多都是因为书生意气或者经验不足而白白牺牲。这些人值得尊敬,可行为却并太不可取。
钱先生接着说:“可是我知道了独自拼命远不及大家合作的更有效,更有力量。”回望历史,当所有的愤青发现报国热情赶不走敌人,他们冷静下来,开始互相合作,听取建议,向自己的前辈,战友甚至敌人学习战争与生存,学习这唯一的报国之术。再看现在,其实和70年前没什么不同,虽然没有血雨腥风,但这套方法依旧未变。若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街上高喊口号是没用的,只能冷静下来,向强国学习,充实自己,等待机会。
钱先生最后说:“我没有顾忌,没有对报酬和前途的算计,我属于一切抗敌的人,做一切抗敌的事,一直作到死。”这些话看似故作高深,但却已经说明钱先生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无私的,伟大的革命者。这也是所谓“爱国真谛”的最后一条:无私。自古以来,总会有这样一群人,无论身份与才学,他们总愿意,将自己奉献给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一些看似空中楼阁的理想。为此他们甘愿赴汤蹈火,却丝毫不求。这样的人,使我们明白,天下有一种人,叫义士;有一种精神,叫无私。如果你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甘愿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抛弃一切,不畏牺牲,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为万人尊敬,青史留名。愿为国牺牲,谓之爱国。
放下《四世同堂》,钱默吟的言行却还印在我的脑海中,他让我懂得:爱国的真谛不是一日三遍的口号,不是政客们的陈词滥调,更不是空有一腔报国的热血,而是学习,合作与行动。学习他人行为的可取之处,积攒实力,完备自己。在祖国需要自己时,舍弃一切,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报效祖国。俱往矣,华罗庚,钱学森,邓小平皆如此,为何我辈不可?
4 老人与海的故事让我成长
初二三班 陈一凡
手指轻拂书脊,思绪又飞转回那腥咸味的海边,望见那饱经沧桑的背影。老人与海的故事让我成长。
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讲了一个对人很有启发的故事。老人是一个渔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的子孙”。但他似乎是运气不佳,他人捕鱼出海每次都有人得胜而归——捕到一条巨大的鱼。而他呢?前半生只有那么一两次走了运,得以捉到巨鱼。后半生无论如何都捕不到大鱼,甚至连那些大鱼的影子都见不到。于是,每次捕鱼都失利的他受到了其他渔夫的冷嘲热讽。只有那个他看着长大的小男孩依旧日复一日的支持他,帮助他。老当益壮的他不灰心,不放弃。终于,在一次出海时,遇到了一条巨鱼并成功钓上了它,但他并不能轻易地杀死它。巨鱼拖着小船在海中游走了80多天。这一段时间里,老人以生鱼为食,忍受着手指抽筋钻心的疼痛。终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鱼杀死。谁知事情并没有结束,回程的一路上,老人又与好多条鲨鱼激战,当老人终于回到海边时,巨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而老人也终于获得了早应属于他但久久不肯降临的荣耀与赞美。
在读过这个故事后,我觉得我长大了,懂得生命的意义了。一个生命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的容颜而是内心的品质。老渔夫就是这样,他不英俊,没有什么才华,运气也不佳,但他有颗不服老不服输的心,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波涛澎湃、变幻莫测的海上,他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与病痛,但他并不放弃,面对困难迎头而上,以他的精神和毅力赢得了最终的荣誉。他的故事不仅代表了自己与大海的斗争,也同样代表了其他所有渔夫与那时而碧波荡漾时而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拼搏。同时我认为,生活又何尝不像是一片神秘的海域呢?而我们,作为在其中打拼不休的渔夫,也要像老人一样,坚持不懈地、迎难而上地面对生活,面对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海域。
手指轻拂书脊,我心中暗下决心,我要用毅力与耐心,去寻找而不是等待那条属于我的大鱼。老人与海的故事让我成长。
读冠招弟让我反思灵魂的意义
初二四班 李梓萱
这个暑假,我沉醉于《四世同堂》的海洋,感受那个时代动荡中得血雨腥风,感受小羊圈中儿中种种的无奈。种种的生离死别,但或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本就自身矛盾的人,冠招弟。她的存在让我反思灵魂的意义。
她自小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私、贪图虚荣、攀权富贵的家庭,无非是极不幸的,她成了这个家庭对日本,对成为汉奸的牺牲品。幼时,她也曾天真可爱,向母亲讨要零用钱或是暗恋祁家的老三。但她却又因为父亲的敛财和官欲,而变得逐渐走入误区,以至于仅仅一出场时便涂脂抹粉,一副官家小姐的模样,与其姊冠高弟的一身学生装束相成对比。
5 她的生母大赤包为了一己之私而带她出入日本人及汉奸的社交圈,使她渐渐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却变为一个只会贪图享乐,用美色出卖自己的灵魂与国家的女人。她不懂得使命、责任、爱国,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与对生命的理解,最终走向了悲剧的道路。若说那个时侯的冠招弟是可悲的,是不幸的,那么在她的母亲被抓后,她才是真正的变了。
她被日本人利用,沦为了一个日本女特务,杀人如麻,只为了换取金钱上的利益,而牺牲掉无数革命者的性命、无辜的百姓的生命,在这一时刻,她是如此的可恶,而令人憎恶与怨恨。
她最终的结局是被瑞全亲手杀死,我还记得,在原文中曾这样的写道:“他又低声地叫了一声“招弟”,仿佛又听见她的笑声,多年以前的清脆的笑声。”不论我那时曾多么憎恶这个角色,现在的我却只觉得她在人生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她或许是个汉奸,是一个在那个时代特定的产物,是一个不懂得灵魂意义的卑鄙小人。她没有灵魂,没有一个可以支撑她的信仰,她有美貌,美貌却最终使她变得空洞、势利,使她在本已迷失的人生之路上误入歧途,走向毁灭与罪恶的深渊。但她终究只是个孩子罢了,战争对青少年的折磨是如此之大,她不过是反映出那个时代少年的阴暗面,又会有多少青年同她一般,在日本敌人之间混杂,卖笑只为荣华富贵呢?无法计算,但她们终是不懂得那个道理:“国破,家必亡。”她们终是将自己的灵魂丢弃,然后放弃了人性、自由与责任,奔向那个她们本不该出现的血腥沙场,成为背离祖国背离人民的汉奸。
招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转变,终是因为她没有灵魂、自堕而成。灵魂终究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每个人对它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定义,它是是信仰,是国家,是责任,是义务,是每个人的支柱与信念,它终将带领人走向阳光与希望。或许这便是我读冠招弟所反思的灵魂的意义吧。
钱老人让我感悟爱国真谛
初二四班 夏潇
老舍先生用一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浓缩了八年抗战。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动荡不安、血雨腥风的北平,仿佛置身与那个不起眼的小羊圈,仿佛看到了那位让我钦佩的爱国老人——钱默吟老人。他将他的一切奉献于保卫祖国,是他,让我懂得了爱国的真谛。
当一切都平静而美好,当北平还是那个可爱的北平时,他只是一位普通老人。他像所有老人一样悠闲而清静的消磨时光。他吟诗作画、品一壶香茗,饮一杯淡酒。他只是不愿理会那些虚荣的人。然而,当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北平城中,当侵略者的铁蹄无情的践踏着这块美丽的土地,当一个个邻里为金钱与权力沦为走狗汉奸时,他无法坐以待毙!他鼓励亲生的儿子仲石上战场杀敌,他在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安逸中果断地选择了抛弃后者,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前者中去。试问天下有几个父亲能做到让自己的骨肉去为国家牺牲呢?钱老人的眼中,看到的是大国而非小家。他明白:国破,家就必亡。于是他告诫青年人们为了国家未来他们必须去战斗,他自己已经年迈,无法去与敌人战斗,但他是死也不会屈服,不会向恶势力低头。当他得知仲石与一车日本兵同归于尽时,强忍丧子之痛为儿子喝彩
6 “死得好!”当瑞全也决定献身革命,他对瑞全说“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得到别人的错处,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堕落!”
我深深地被这样崇高的爱国情怀所打动,尽管钱先生是一个老人,尽管他并未冲上前线为国家杀敌,但他确是我眼中,最最强大的战士!他把国家,放在比一切都高的位置。为了国家的安宁,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也在战斗,他被关进监狱,整日受到那些无耻兽兵的严刑拷打,然而他从未屈服,他一次次昏迷又醒过来,支持着他的只有一股力量,那力量如此强大,让他挨过了无数的折磨,那力量就是他对国家的爱!他的心中有信念,他相信中国人民会保卫自己的家园,他要活下去,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咬紧牙关挺过非人的虐待,清醒的时候不断告诫并鼓励同在一个监狱的年轻人们去为国家奋战。
这是一位多么值得敬重、钦佩的老人!他让我感悟到爱国的真谛。国,于他而言,是高于金钱,高于权力,高于生命,高于一切的神圣存在。他是用他的行动在诠释爱国的真谛,他憎恶汉奸小人、他鼓励亲生儿子去与敌人同归于尽、他可以为国家抛弃一切。我将这样伟大的情感铭记心中,一位书中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爱国的真谛。
那亲情让我热泪盈眶
——读《四世同堂》有感
初二(5)班 曹皓玥
人总有复杂的情感,最纯净,最伟大的便是亲情。小时候,长辈们总爱说:“祈求老少皆安,咱家一定要四世同堂。”真正读了《四世同堂》后,我发现,是深挚的亲情支撑起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那亲情让我热泪盈眶,也让我因为拥有亲情而不畏未来的路。
《四世同堂》中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场景,唯独那一幕深映我的脑海,让我震撼,让我成长。那便是妞子的死。祈老太爷总说无奈应该快乐成长的孩子生长在这战乱的年代。妞子便是因为战乱纷争而受苦饿死,她死时并无英雄就义般轰轰烈烈,却让一家子都没有半点生气,天佑太太随即抱着妞子痛哭流涕,韵梅悲伤至极,就连泪水也一并消失了,只得喊着:“妞子啊,我的肉啊,我的妞子啊!”读到这里,我便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失了神,丢了魂一般,喊叫着,摸索着,她用脸贴紧了妞子的脸,想给她一点温度,也不愿承认妞子就这样去了,不再叫她妈妈了„„这是亲情给的泪水,给的悲痛,给的恐惧啊!那亲情着实让我热泪盈眶。接着便是老三瑞全回来了,祈老太爷支撑着身体,向他日日夜夜盼着,望着,连梦里都等着的三儿走去,却只道出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的眼又被温润了起来,而当我读到祈老太爷抱着死了的妞子,声称要去找日本人算账时,便抑制不住了,至今还记得祈老太爷叫住日本老太婆时,大喊着:“你看看,你看看!”声音都颤抖了,我不禁感慨,这家真的是家,一人去了,系着一家人的心啊!看完整本书,久久不能平静,这书中并无惊天动地的笔墨,却道出了丝丝亲情,也正是那亲情,让我热泪盈眶。
7 我深知有万千的人在用生命爱国,我也知人生下来就注定会与世长辞,但我却反反复复地被亲情所动。甚至想过,我一定要活得长长久久,不让爸妈为失去我而痛苦。我所期盼的四世同堂,一直都没变,因为我有亲情,我有圆满的家。生活中我也常被小事而打动,却没怎么因为自己的家人而落泪。读完那妞子的死,老三的归来,我特别庆幸我的家人都安康,也理解了为什么长辈们祈求家人安康。那亲情,是让人热泪盈眶的亲情啊。
期中考试优秀作文集锦初二
初二
记叙文
12112字
5601人浏览
狠简单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