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主备人:彭兴玉 使用时间: 使用人:
教材分析: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1..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2.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1. 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2. 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 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 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 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17. 触摸春天)
2. 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 一谈自己的理解。
3. 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 二 课 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 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读文,你对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 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和见解,还要引导听的学生进行评议或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部分?为什么这样读?
3. 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2. 全班交流:“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 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
四、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 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 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17. 触摸春天
神奇的灵性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都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18、* 永生的眼睛
主备人:彭兴玉 使用时间: 使用人: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触摸春天
初一
记叙文
5299字
314人浏览
liguoli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