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你听见了吗》
刘晓艳
一、重点词语
磨砂sh ā 喷嚏p ēn tì 激荡d àng 面颊ji á 过滤l ǜ 嘈杂c áo
顷刻q ǐng 唠唠叨叨l áo dao 聆听l íng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
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步骤:
(一) 整体把握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
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
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
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
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
见的!
2、关于采用的人称
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阅读时,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在和
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3、关于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
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开头三段写了三种“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
音”。这三种声音太细微,因而我们难以觉察。接着作者又写了三种“声音”:“风吹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水声”。读过这三种声音我们似有所悟,原来声音世界里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第1至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
行文至第9段,作者用“你当然知道„„”一句,从对声音的“列举”跳脱开来,转入
对声音与我们生活关系的探讨。“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
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
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接下来,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会
听,有选择地听,他就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成长,“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
到很多乐趣。”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
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接着,作者又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去听。
文章的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开篇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祝福》),作家描写雪花飘落“似乎瑟瑟有声”,把无声写成有声,目的在于使人更加感到夜的沉寂。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2、品味语言。
关于语言技巧
(1)本文的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 ’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2)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3)文中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处理方法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 四人小组交流。
c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
初二
散文
4085字
370人浏览
何建伟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