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毕业期中考试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 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年11月
选自《诗刊》1987年第1期
请根据你读诗的联想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寓意相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总体立意指向
本诗大谈书道,只是其表面含义。诗人还有更深的寓意和寄托,
那就是借为书之道,来写做人之道。人生世上,不是用笔墨,而是用言行,都在书写一个字——“人”,只不过有人写得好:有骨有肉。有人写得差:缺骨少肉。那些达官贵人善写“功名利禄”几个字,却不善写“人”字,那是因为他们把“一辈子功夫”都用在练写“功名利禄”上,而从不认认真真学写“人”字。由此,作者要批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视外在物欲追求而忽视自身内在修养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权贵们”“装点门面”“功名利禄”,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拟。诗人为了表达一种讽刺,只是选取了适合自己意图的典型生活细节,借事托喻,言在此而意在彼。旨在表明,做人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很。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人”这个字。至于写得骨肉丰满,即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堂堂正正的人;还是写得“缺骨少肉”,即做一个为谋私利不择手段的“歪歪斜斜”的人;那就看各人的“一辈子功夫”用在哪里了!这才是作者写此诗真正的初衷。
不过,自古“诗无达诂”,“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 ,“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姜斋诗话》)。我们必须承认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因此,诗中提到的“历代的权贵们”“花一辈子功夫”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无非是在“借一说十”。具体写作时,不必拘泥于“权贵”的群体和“功名利禄”的范畴。由此,就更不必拘泥于“装点门面”“附庸风雅”的意义限定。因为此二者是为呼应“权贵们”的身份和写书法的特征才装点上去的,它们只是陪衬和必要的铺垫,根本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
综上,本文立意就该落在怎样写好“人”字上,即如何加强自身内在修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材料作文实际上属于联想型话题作文。不过,由于“做人”的话题乃老生常谈,考生都有话可说,都能做到内容饱满充实,但也容易流于俗滥。这种情况下,品评高分作文除非能有独特立意或精彩表达,常规立意和常规表达则必须做到每篇的几个具体层次角度可归聚为同类范畴,决不能虽同属做人之道但彼此毫无瓜葛、难归同类。
二、具体多角度构思立意及行文展开
(一)构思立意首先要依据诗中词句的暗示去联想。
要围绕怎样做人这个中心去写,原诗中“缺骨少肉”“歪歪斜斜”以及与“人”字对比的“功名利禄”三个词语是关键的三个词,自然也就形成了三大写作角度。
(1)由“缺骨少肉”切入,侧重正面的“立骨丰肉”。
在全文铺写之前,先想好并写清分别将“骨”和“肉”相似联想为人的什么内在品质。相较而言,“骨”为主干,“肉”乃枝叶。比如先天“善性”为“骨”,后天“德操”为“肉”;或者“骨气”“节操”为“骨”,其他美德或精神品格如“责任心”“博爱心”“正义心”“爱国心”“勇气”“意志”“正直”“坚持真理”“奉献精神”等等为“肉”。或者把“骨”理解为一个人最突出的秉性特质,比如刘关张三人,刘备之“骨”为“仁”,关羽之“骨”为“忠”,张飞之“骨”为“勇”,三人聚合之“骨”为“义”。如果将其用为文章的分论点可表述为:仁为骨,忠为肉。仁为骨,勇为肉。仁为骨,义为肉。当然,还可对
“骨”和“肉”做出更多不同的理解,只要合理即可。
具体展开模式可有以下几种:
1、全文三个层次,前两层每层都写有一面而缺一面,第三层再将两者结合。
①层:有骨而无肉。
唐朝李揆忠于朝廷、尽职尽责是其骨,但其在意名利、排斥陷害贤能为无肉。
②层:有肉而无骨。
宋江仗义疏财、救危解难是其肉,但其忠于皇帝、投降招安为无骨。
③层:以“无骨亦无肉”(秦桧)一带而过,然后正面写要“立骨亦丰肉”(林则徐)。
2、全文三个层次,前两层每层均一正一反,第三层正面将两者结合。
①层:缺骨之状,立骨之况。
②层:缺肉之状,丰肉之况。
③层:正面一例,有骨有肉方为堂堂正正的人。
3、全文三层均从正面落笔,前两层各写一面,第三层再将两者结合。
①层:正面写立骨。
②层:正面写丰肉。
③层:正面写立骨亦丰肉。
4、全文三层均从正面落笔,第一层写一面,后两层写一面。 ①层:正面写立骨之事。
②层:正面写丰肉之状。
③层:正面写丰肉之况。
总结时写清骨为肉之神,要先立骨,后丰肉。
5、全文两层均从正面落笔,每层各写一面。
①层:正面写立骨之状。
②层:正面写丰肉之况。
总结时写清骨肉相连方为堂堂正正的人。
(2)由“歪歪斜斜”切入,可正可反,可单可合。
“歪歪斜斜”谓之“邪”。我们不妨联想西方天主教的“七宗罪”,即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我们亦可联系东方佛教的戒律“五戒”和“十善”,“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指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由此启发,我们可以联想出更多属于“邪性”“邪行”的内容。当然,这些“邪性”“邪行”最好首先遵从对外在物欲的过分追求。
具体展开模式可有以下几种:
1、全文三层均从反面表现“歪斜”之悲。
2014高三毕业期中考试作文导写
高一
其它
4043字
321人浏览
口袋微店潮韩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