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会写“遮”这个生字,会读“篙、棹”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舟过安仁》。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 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全诗。
三.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
乐。
四. 教学方法:七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学习过程
1.导入 3分钟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 有什么感受呢?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次发现,一个玩具……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我们中国乃诗歌的国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儿童有怎样的快乐。
2. 初读 感童趣 2分钟
自学指导1 10分钟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3分钟后指名朗读古诗,看谁读得有节奏感。
1. 生自学3分钟。
2. 师巡视。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诗的节奏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诗生字。 g āo zhào
篙 棹 这两个生字反复读。
遮字的笔顺重点讲解。
3. 品读 享童趣
自学指导2 10分钟
默读全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每行诗的意思,在练习本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1. 生自学3分钟。
2. 师巡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板书:江上所见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板书:张风使伞
5. 再读 悟童趣
自学指导3 10分钟
再次朗读全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用笔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1. 生自学3分钟。
2. 师巡视。
3. 小组讨论,再展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板书:天真可爱 稚趣横生
二.当堂训练 2分钟
背诵《舟过安仁》
三.小结 2分钟
回归目标
四.板书设计 1分钟
江上所见
舟过安仁 天真可爱 稚趣横生
张风使伞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本诗的教学,我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那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古诗。一. 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 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在将初步理解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二. 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情境, 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 说说全诗的意思. 在说的过程中, 看看他们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 这样来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三. 重视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来体验那种亲切感。四. 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和名句, 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运用, 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学习,对于诗中的重点词,学生能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得比较到位。而且能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短文。
之二《舟过安仁》
五年级
记叙文
1440字
91人浏览
盧錦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