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的审题立意——写什么
(一)写作——从审题立意开始。
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主要板块,我们对议论文的辅导主要分为审题立意、行文结构和素材语言这三个部分。可以说,这三个部分各有其重要性,其中,语言素材部分,尤其是个慢功夫,绝非短期突击便可成功的,比较适合高一高二的同学和课表卷的学生;而审题立意这一部分本应是文章的核心,只有审题准确、立意明确,才能不偏题,行文逻辑的构架、语言素材的填充才有意义,否则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然而,与行文结构相比,审题立意的训练也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辅导过程中,真正的辅导核心是见效最快的行文结构部分。 无论如何,审题立意是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议论文的辅导,我们从审题立意开始。
(二)什么是审题立意。
简单地说,其实,无论采用怎样的命题方式来命题,其作用只有一个,就是传达一个写作范围给我们。我们拿过作文的题目,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透过题目看到可论范围——即审题;扫描范围确定立论方向——即立意(明确立论方向可以说过就是一个找“共鸣”的过程,取可论范围与生命体验的交集,以最大程度激发自己的灵感和才情。Eg. 《路》)。
(三)怎样审题立意。
概括
(一) 无材料 以命题作文为例 命题作文
1、 抓其中的名词,解释该名字是什么,以确定立意方向。
2、 抓其中的动词,解释为什么要做该动词以及如何做到该动词,确定立意核心。
3、 抓住动词名词形容词外的限制词,结合限制词审动词。限制词包括连词(与 或者 然后等)副词 第二人称代词。
半命题、话题作文审题,依命题作文审题法。
(二)有材料 以材料作文为主:
1. 审中心。
观点类
单观点——直接立论
多观点——少于三个,任选其一,直接立论。
多于三个,删去废话,整合观点(主次或因果联系),任选其一。
叙述类
单主体——单事件, 总结单观点, 立意.
引起社会争议, 持理解或支持态度, 立意.
双事件——一对一错,夸对骂错,建立对比联系,立意。
两对,建立主次或因果联系,不能五五分成,需有侧重点,立意。 两错,建立辩证联系,砍去两头取中庸观点。
双主体——单层次,将两主体作对比,得出A 优B 劣单观点,立意。
双层次,两主体各有行为,得双观点,选其一,立意。
2. 审限制
A 给出背景
B 举例时需注意倾向性。
详细 我们将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分作两类,即“有材料的”和“无材料的”。
1.“无材料的”
包括不含材料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1). 命题作文的审题(以此为例)。
◎ 确定文章中心
抓住题目中的名词(是什么)与动词(为什么、怎么办),确定立论的范围、方向,从而安排文章逻辑。
◎确定限制性因素
人称——不论命题、话题,但凡所给题目中出现第二人称,必须采取书信体。(eg.<为你亮起一盏灯>,<一年好景君须记>)
论述逻辑:A 与B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A 还是B ——只能选其一
A 到B ——反着推
Eg. 《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副词
◎重点例题:《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
2)半命题作文
收藏 品味 站在 门口
被 依然在 给你
◎中心:填写什么,中心就是什么。
半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一般说来都是动宾结构的,基本上需要补充的成分基本上为名词。也就是说,半命题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确定立论范围和方向的,当然是在对动词的“怎样做”和“为什么”的分析的基础之上。
填写须知:为了不让自己的文章流于庸俗,在填写空白部分的时候,要让自己的立意尽量有特点,以符号的方式将自己抽象的中心具象化。
比如:“友情依然在”可以写成“那双温暖的手依然在” ◎限制:同命题作文
3). 话题作文的审题
◎审题方法:同命题作文
◎拟题须知:不可以将话题照抄照搬,直接拿过来做题目。要根据话题来审题、立意,自拟题目。
拟题时可考虑以下几种方式(仅供参考)
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坚持”„„“破茧之前”
作文
初三
其它
3122字
89人浏览
zhaobj_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