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一至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年级
从班主任反映的材料来看,初一学生在个性成熟方面有分化现象。部分学生(主要是女生)相对成熟,显得有主见,逆反现象明显;有的学生仍显得幼稚,自觉性差,表现欲强。
建 议:召开“我长大了”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长大了的表现和感觉,由同学、父母、老师分别说说“长大了,好不好”,最后,由学生自己讨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长大了,由此让学生明确体会自己各方面的成长和变化,并认识到成长带来的新的自我要求与责任。
初二年级
初二年级既没有刚入初中时的天真,也没有感觉到初三的紧张,是青春期特征表现十分明显的一段时期。根据老师们的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归结成以下几点:
(1)情绪起伏较大,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
(2)学习方面积极性和自制力不高,怕吃苦,惰性强,效率低,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对成绩感到自卑,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3)课余生活比较单一,兴趣爱好狭窄,部分女生爱看言情小说,爱打扮;
(4)和同学相处时爱哄闹,容易发生冲突,男女生交往比较敏感,相互之间乱开玩笑。
建 议:
(1)部分同学讲座,进行青春期教育。
(2)针对本班特点,召开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例如:“我的情绪我做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化解矛盾的方法;“做受人欢迎的男 / 女生”,帮助学生消除异性交往的神秘与尴尬,学会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课余生活秀”,让学生讨论各种课余活动的利与弊,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讨论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三年级
初三年级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已有所表现。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浮躁,有失落感,考前焦虑,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则失去学习积极性,自暴自弃,明显厌学。另外,部分男生行为自控能力不强,做事冲动,爱哄闹,逆反心理明显。
建 议:
(1)以“应对压力”为主题的讲座和班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面临考试压力时的感受,与学生讨论压力的正面作用,交流正确面对压力的方法。
(2)针对考试焦虑的小部分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3)向家长开展宣传,请家长协助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对考试严重焦虑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高一年级
根据高一学生和老师的反映,高一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学习压力,有些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初三时还严重。有的同学能冷静地思考挫折的原因,为学习不懈地努力,有上进心。但是一些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方面的事
情很敏感,意志薄弱,心浮气躁,学习效率低,依赖心理强,有畏难情绪,对未来抱有幻想。
对于父母的说教和唠叨,学生普遍感到厌倦反感,亲子沟通不良。
此时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受外界事物和他人评价影响大,自信与自卑交织。 建 议:
(1)开展小规模团体辅导和部分同学座谈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业自我认知,树立自信。
(2)开展以“正确认识自己”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充分交流和倾诉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
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的学生相对成熟一些,有明显的成人感,自主性强,学习目标明确,心理状况较为稳定,不过各班心理特点差异较大。比较明显的总体特点包括:
(1)部分学生应试的目的性太强,导致学习压力大。有的学生则缺乏紧迫感,学习拖拉,被动,效率较低。学生为转移学习压力和逃避现实,有时违反课堂纪律,或借助网络、动漫等娱乐方式寻求心理安慰。
(2)少数学生有早恋现象。
建 议:
(1)开展部分学生座谈活动,可以交流应对学习压力的措施,也可以讨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主要以增强学习动机、明确个人学习目标为目的。
(2)部分老师提出增加奖惩措施、利用学生资源、采用“生生接对”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值得参考。
高三年级
高三年级学生的应试心理比较明显,学生普遍有紧迫感。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对集体事务相对冷淡。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感到无所适从,担忧,焦虑,情绪变化大,易激惹。
建 议:
(1)开设以应对考试压力为主题的讲座,学生自愿参加。
(2)开展心理班会,讨论“如何走过高三”,提高班级凝聚力,鼓舞士气,调整学生的应试状态。(高三年级已经有老师做了很好的尝试,可供大家参考。)
(3)对考试严重焦虑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4)向家长开展宣传,请家长协助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咨询室可以提供的资源:
(1)心理咨询室可以提供心理班会的教案、活动设计及各种资料,与班主任老师集体备课,或开设心理班会观摩课,共同组织心理班会的内容。
(2)部分班级如有需要,心理咨询室可专门开展座谈和专题辅导活动。
(3)心理咨询室可为年级安排团体心理讲座或团体辅导。
(4)心理咨询室可以搜集整理针对学生或家长的心理资料,以供阅读。
(5)心理咨询室可对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
篇二: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小析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小析
农村初一学生刚从小学上来,转换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生活,他们好奇,他们苦闷,有些甚至彷徨。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他们心理上的帮助,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的树立和培养
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如果不注意自我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容易会走岔路,教育也会走入误区。
有一个同学,其祖父是退休教师,父亲是小商人,家中经济较好。小学时已经常逃学,上初一后顽性不改,对老师的教育只当耳边风。其实他还是愿意听老师耐心的话,只不过容易忘记。教师的工作要极其耐心细致才行。教师稍有疏忽,他就忘了;或者是前脚听了,后脚就忘了。这个不良习惯,是他在小学时就已经养成,根深蒂固,只有耐心反复去帮助他,让他树立自我意识,用自我意识去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
初一学生心理协调能力的培养
初一学生的心理协调问题,体现在对环境的改变,班级的不同,同学的变换,教师的新面孔,课程的陌生,身体上的变化等等。来到新的学校,视野开阔了,上面说的问题也来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的成绩会迅速下降。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 新学期来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很好地、很快地认识新学校和新老师,给他们以信任感和安全感;让他们明白,这学校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老师是他们的好老师,能让他们在这里很好地学习,可以让他们顺利升上高一级的学校。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就容易把心理协调好。其次,就要解除对新增加的课程的恐惧。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是在初中才开设外语课,而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就是它。还有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也很陌生,如何学好它们,学生心中可没有底。所以他们面对这些新课程,既高兴又害怕。对于他们的一些好奇的询问,老师应该讲究方法去回答。但关键的是让他们消除害怕心理,引导他们把求索兴趣,放到追求学问上去。做到这样,那大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会消除。 初一学生正确的性心理意识的培养
少年期是性觉醒的开始,对异性产生特殊感情,对性知识的神秘和好奇,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是少年期重要的生理特点。
论初一学生心理(1000字)作文
初二
散文
9720字
1032人浏览
xzcwd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