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
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
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
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
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
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
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
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
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
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
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
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
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 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
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
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
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
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
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
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
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
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
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
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
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
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
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
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
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
堂难得的好课。
2 作文课评课稿
一、 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
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
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
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
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
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
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
课。 3篇二:小学数学评课稿范文 首先,本节课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贯穿全课,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如:以格林童话主人公小熊嗒嘀嗒情景引入分苹
果;以打老鼠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等。其次,教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主动
探究新知,并结合师生互动小游戏在学生学得有效又有趣。第三,教师能把新知识化解为几
个梯度逐步展开,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紧紧相扣。如,导入环节的学生手中有几个苹果图片有
的不足10个,教师追问再拿几个就10个,以此渗透10的组成,为新知识的探索做好铺势,
如对10的组成几种分法也由集体模仿到独立,尝试到发现规律,逐步推进,建构数学模型。
第四,郭老师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多次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
生说数学的能力,借此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表达能力;多次指导学生注重写字姿势,表扬学生
声音响亮,指导正确发音“十”读“sh í”。 几点建议:① 在出示几组10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教师留给时间思
考太少,显得教师太急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这个很有数学探索
价值的环节,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总结,而不是怕后边的练习无法全部完成,蜻
蜓点水,一带而过。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是应该给学生探索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还是完成教
师课前预设的每个练习,在课改回归理性的今天,教师应知道如何选择。在课堂上根据学生
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同时也能体现教师是否真正
领会新课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导课堂教学。②本课课末有连续5个的练 习应用,形式活泼多样,生动有趣,但因为时间紧迫,教师为了完成全部练习,如似赶
场子。练习重要的是应扎实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会显花哨、繁杂。③评价语言较为单一,
全课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有8次给予“声音响亮”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上的评
价语言除了生动丰富外,要体现数学味,要有针对性,既能激励又能导向。
作文评课稿范文
初一
散文
8495字
4689人浏览
郑海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