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朗读者》主题作文‖第12期:青春 【主题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题意解读】
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是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老”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
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
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节目素材】
卷首语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他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炙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开场白:
我们今天这一期的主题词是“青春”。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 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那今天就让我们在那些也许正青春,也许不在青春的人们的身上,去感受青春永恒的魅力。
【优秀作文】记叙类文章
1、青春万岁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 女神" ,当时叫" 大众情人" 。”老妈笑着补充道。
2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简评】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记叙文,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取材精当。文章另辟蹊径,续写老爸老妈不老的青春,避开了众多就青春说青春的俗套题材。二是构思精巧。起笔欲扬先抑,从老爸老妈“都老了”写起,紧扣材料主旨,叙写“心中的火还没有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点出“青春万岁”的题旨。三是描写精妙。老爸摩挲书脊的动作、老妈听老爸朗诵时的神态,惟妙惟肖,细腻传神地写出了他们年轻的心态。四是语言精练。比喻形象生动,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描写简洁凝练,写老爸老妈都老了的动作和神态,“清澈明亮的眸子”等的描写,都只是点到为止,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表现力强。故判一类卷70分。
2、红头绳 “丫头, 给我拿一根红头绳!”
奶奶的呼声急切地传来,我忙不迭递上一根,瞬时惊住了:早已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半长的头发扎起小辫,只有寸把长,再绕上红头绳整个一个“冲天炮”,我忍不住抽搐嘴角。 “丫头,好看吗?” “好看……”奶奶顿时笑得像个小姑娘,竟有些害羞,动作也不似平时泼辣,有几分忸怩,突然听见有人唤,顿时眼神一亮,小碎步迈得生风。
看着远去的奶奶,早已发福的身躯,斑白的头发,却扎着红头绳,裹着短裙,迈着小碎步,顿时脑海里闪过两个字:青春。
带着好奇,尾随着奶奶一路走到公园广场,到底什么让奶奶如此兴奋?当夜晚的灯光亮起,高亢的音乐响起,原本零散的人群神奇地“列队”,有模有样地摆出几个方阵,竟似训练有素。
周围花花绿绿的服饰,有的亮片光芒四射,各种吊带连衣裙,热裤,黑丝袜,定睛一看,却几乎个个头发花白,都是些退休的老头老太。
我突然想起以前同学过生日开个小舞会,十几岁青春四溢的孩子也不过如此。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竟不输一分,若不注意,竟是一个青春派对。
不,这就是青春派对,看,音乐响起,那一致的步伐,飘舞的裙摆,飞扬的头发,伸展到极致的身体,额上亮亮的汗水,脸上灿烂的微笑,这就是青春!
偶然看到一个穿背心的老头也在跳着舞,不禁想问问:“大爷,跳舞好玩么?”“好玩,锻炼啊!年轻时跳过,现在还能跳,多好啊!”是啊,年龄不会停止增长,人不可能不会老,但心却可以不老,心永远可以装着青春,活得青春。
看到这样的青春热血,又想起正值青春的我们,突然觉得是否少了几分激情,竟不如这些老人,陪伴着身边的老人,伴着他们的舞步,踩着青春的舞步,学着他们扬起灿烂的笑容,夜色下格外美丽动人。
青春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正如人所言,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是有青春是不朽的。
看,那红头绳上下翻飞,是舞动的青春,是不朽的青春。
【评语】这是一篇构思较佳的记叙文。奶奶花白头发上扎着的“红头绳”,既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抽象青春的具象。它把我们好奇的视线,吸引到一群跳广场舞的老人身上。老人的追逐年轻之梦的激情,让正处于生理青春的“我们”相形见绌,也使我感悟到“人不可能不会老,但心却可以不老”的道路。文章对返老还童的奶奶开心、害羞的神态动作描写细腻传神;把广场舞比作青春派对,勾连“老年”与“青春”,亦颇出彩。
3 当然,文章也有瑕疵:语言表达偶然有不够准确之处;“红头绳”意象还可展现的更充分。
综上,该文判为二类卷中上60分。
议论类文章1、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简评】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朗读者》主题作文‖第12期:青春
初一
散文
6789字
9041人浏览
星矢2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