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孩子一个支点,
让他们在心的宇宙中炫舞
教了十六年的小学语文,教了十六年的作文。其间,甘甜多于辛酸,收获大于劳累。今天,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和青年教师说说一些肤浅的认识和零星的记忆。
一、小时候,我特别怕作文
我小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也害怕作文,也写不好作文。老师出了作文题,我口咬铅笔头,眼瞪天花板,熬过了两节课,草稿纸上只开了个头:‚今天,天气晴朗……‛
举例一:小时候写《小学生一日一句》
举例二:为每周一篇作文而惆怅
转变:
举例一:二年级,学校安自来水,‚来之不易‛
举例二:五年级,《我的痛苦》
这篇作文获得老师的肯定,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逐渐懂得,作文就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如实记录下来。它既不神秘,也不可怕。打这以后,我就树立起信心来了。我发现自己并不愚蠢,我也是一块‚读书的料‛。我喜欢上语文课了,而且更加用心,作文也越写越通顺了。
一位好老师,能把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转变成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叫苦,老师也叫苦,学生苦在搜肠刮肚也无文章可作,老师苦在批阅学生作文成一大头疼之事。纵观现状,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 1、作文训练量少
现在我们只是按书上的要求完成课内作文练习,每学期只有8篇习作训练,练习量少,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老师即使有时布臵学生写日记,但是由于受大量的其他备课及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的影响,无暇顾及这‚额外‛的工作量,也不可能篇篇日记精批。对于共性的问题,在全班提醒,至于个性问题也不可能像修改习作那样精雕细琢。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成自然,也就随便应付了。
2、读写训练结合不紧密
在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不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的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3老师指导不够得法
在平时作文教学研讨过程中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研究倾向。我们平时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探讨。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采用的是‚板书教材上的题目——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老师讲评‛的程序,由于老师指导不得法,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4、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
详改全班几十篇作文,老师全力以赴就可能要付出较长时间,那么学生得过很久才可能得到老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一个等级和一些空洞的评语,即使老师批阅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对老师的
3 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只看等级就把作文本塞进书桌,并不仔细推敲品味老师的意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见到作文题目不知道怎样下笔
2、害怕作文,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3、对作文根本没有兴趣,不喜欢作文
4、作文写不长,无话可说
5、平铺直叙,文章抓不住重点
6、部分学生过分依赖家长,不能独立完成作文
7、作文公式化、平淡化,对照范文依葫芦画瓢
8、少数学困生基本不能动笔,能够动笔的也是语无伦次
(三)改进措施
作文非一日之功,功在平时,重大量阅读、背诵、练笔,注重修改。作文应该是学生的生活需要,它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现在,学生对于命题作文比较害怕,那么老师要善于从命题中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表达的意义,让学生在命题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教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做有心人,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发现寻常生活中的亮点,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细节中的情趣。如:老师生病打喷嚏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打喷嚏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学生们的反应。久而久之,学生们就知道在平常生活中有许多素材可写了。
1、因需而作
简单地说,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学生的作文应该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而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学生的作文可以用儿童自己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而不一定非得用成人的话语方式,如此,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才会流露出真情。如我们
4 组织学生春秋游活动,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讨论活动的地点,学生就会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言,然后写下各自推荐活动地点的理由,接着评比谁的理由最充分最能打动人心。这时候,让他们写下整个过程,他们一定亟不可待。
2、降低重心,练实片段
写好段落是打实学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
(1)注重阅读积累。经典的片段读得多了、积累多了,自然会悟到其中的道理、写作方法。
(2)模仿迁移。读写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
(3)写实练习。对现实生活中静态、动态的物体、场景、活动作细致的观察,而后作如实地描述,不求完整的篇章,只求具体的片段,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
3、限时习作,当堂点评
学生当堂作文必定有时间的限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写作,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作文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增强写作的信心。对于困难生,老师也能够当场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趁热打铁,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当场组织学生朗读,老师在一旁点评。学生作文中好的方面则当堂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通病,则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范,其他学生也会暗暗修改,而且,多次点评,围绕一个作文训练重点进行,切忌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文教学的‚三无‛状态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教学的结果是无效。
5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对小学生来说,学写作文主要碰到两个问题:一,没有东西写;二,有了东西也不知道怎样去写。
第一个是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第二个是如何表达事物与情感的问题。我认为,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要倒过来操作:先教会他们如何表达,然后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寻觅作文的材料。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的体会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即课内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
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到说、到读、再到写,把听、说、读、写‚捆绑‛在一起训练。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
1.抄写。抄句子、抄段落、抄课文等。要求字要写工整,格式要规范,标点符号要加在指定的位臵。
2.听写。听写句子、听写段落、听写一篇文章等。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学生基础不太好的,则读一句,让学生听一句,写一句。反之,则可以把一段话、一篇文章仅读一两遍,即让学生记住并写下来。
3.视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看到的文字写下来。
4.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向学生提供一个素材(可以利用让他们听写、视写的材料) ,组织学生扩写、缩写、改写、仿写等。
5.读后修改,誊清作文。
三、写给孩子的话
作文,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苦恼而又乏味的事情。如若在为他们讲述一些方法与技巧的时候,还用枯燥的语言与他们对话,其效果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他们不会接受,更不感兴趣。他们需要具体、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和故事。为此,我试着用浅显的语言、有趣的事例,
6 深入浅出地告诉他们一些道理和方法。我发现,孩子们还挺喜欢的。下面选择几篇供大家参考。
1.‚多读几本书吧‛。
先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多捡几块石头吧‛。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阿拉伯商人牵着一头骆驼行进在荒凉的沙漠里。
作文讲座
初一
议论文
6552字
242人浏览
可靠的刘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