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案例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被称为我国的民族瑰宝。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孩子只对流行歌曲产生兴趣而对我们的民族瑰宝知之甚少,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我结合第四单元的综合学习制作了戏曲大舞台的网页,让网络和戏曲联姻,上了一堂网络版的戏曲大舞台。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活动程序:
1、学生在课内外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同学、老师互相交流;
2、在硬纸或蛋壳上绘制戏曲脸谱,制成小工艺品;课外试着学唱一小段戏;
3、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和与同学交流得来的戏曲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
4、教师搜集资料,制作网页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环境平台,使学生通过浏览课件,拓展戏曲的有关知识。并于课后把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和经历写下来。
活动创意:
1、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验证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
3、尝试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时安排:
课内二课时,课外时间学生自行掌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欣赏唱腔,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戏曲大舞台》。
世界上有三大古代戏剧:那就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戏曲了!前一段时间,大家已经了解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资料,并办了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不过,大家的资料大都是一些文字材料。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还是亲口尝一尝,那么咱们今天就先欣赏几句唱腔,咂摸一下戏曲的滋味儿吧!
(教师演示,欣赏几个戏曲片段)
师: 怎么样?大家品出点儿味儿了吧?谁能说一下自己的感觉?
(学生举手,指名回答。)
生1:我感觉到戏曲的唱腔挺优美的,比如说《女附马》的唱段,婉转柔和,悦耳动听。 生2:我觉得这几个片断似乎不是同一种戏曲,因为它们的伴奏音乐听起来味儿好像不一样。 生3:我以前不爱看戏,刚才的几个片段倒是都很有意思,尤其是《七品芝麻官》的片断。 生4:我发现唱戏的服装和脸上的化妆都跟生活中大不一样。
师: 大家的感觉挺真切的。刚才大家谈的这些涉及到了戏曲的唱腔、戏曲的剧种、戏曲的服装、道具等有关的知识,那么要想把这些方面了解得更全面、更具体,大家可以访问一个奇妙的小网站——《戏曲大舞台》。它会告诉你许多许多。
二、教师简单叙述访问课件的方法:
访问路径:网上邻居/ts28d3/e:/□wmx/ □戏曲大舞台
三、浏览课件的要求:(教师边解说边操作演示)
1、大家的浏览范围是网页上的前五个部分;
2、注意把握各个网页的主要内容,并有选择地做记录;
3、注意合理安排时间(25分钟);
4、看完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并作发言准备。
四、学生浏览网页课件(教师巡回指导)
网页内容:
1、 戏曲知多少;
2、 行当剧种;
3、 话说脸谱;
4、 唱段欣赏;
5、 听听唱唱;
6、 辩一辩写一写。
五、交流学习收获:
师:通过刚才的浏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谁能给大家谈一下?(指名回答)
生5:通过刚才的浏览,我明白了原来戏曲也有京剧、豫剧、越剧等不同的类型,以前我还以为只要是唱戏的,都是一种戏曲。
生6:我明白了唱戏的脸上的各种油彩原来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性格。 生7:我通过看课件了解了戏曲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行当:生、旦、净、丑,各具特色。
生8: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戏曲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还知道了京剧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形成的。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通过浏览这个网页课件,各有所得。那么,现在请大家关注这个课件的第六部分——“辩一辩,写一写" 。我们来看“辩一辩”这个部分: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成极大的冲击,你认为中国传统戏曲:
A 、是去?(反方) B、是留?(正方)
坚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各自结合成小组,形成正、反双方,准备展开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辩论,教师恰当调整学生的位置,形成了辩论的正方、反方)
《戏曲大舞台》案例
初一
记叙文
3580字
1003人浏览
Shark_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