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后一课》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的,表现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以本文为范例,主要是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其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以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探讨小弗朗士前后变化的原因。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也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觉得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
2 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学法: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3、了解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人,从而感受他强烈的爱国情感 ;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探讨小弗朗士前后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导入课文。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国语的,当祖国遭遇外辱时,每一颗赤子之心勇起的便是祖国万岁,中国人如此,我们今天接触的法国人也是如此,平凡的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上了不平凡的最后一课,让我们走进这位教师和他的学生,去品读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爱国之情。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最后一课》,同学们先用2分钟对课文的生字词进行回顾,一会找同学板书。 (A 层学生上黑板听写,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听写,写完后,同组B 层同学去改,并订正在旁边,最后课代表总结,指出易错字)一分钟的时间把易错字记在自己的书本上。
二、自主学习:从生字的掌握上,老师觉的同学们的预习的很好,看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学生:为什么是最后一课?谁上的最后一课,上的什么内容?
1、带着对课题质疑的问题初读课文,试着解决你所提的问题,结合预习谈谈你初读后的收获,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组指导:快速读文,结合课文背景理解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展示时可以是文章的作者作品,也可以是时代背景,还可以是小说中的人物,或者你读了本文后的一些感受。都可以来谈一下。
三、展(展示自学的效果)。
预设:
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生: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法语了。.
师:为什么法国人再也不能学自己祖国的语言--法语呢?请看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介绍课文背景)
师: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那么你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感受呢?
3 你能谈谈吗?
生; 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他们竟连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生:普鲁士太可恨了,侵略法国不说,还不准法国人学法语,强迫他们学德语。 生:本文写了柏林下了命令,不准学习法语。
生:1、(1-6)上学路上:小弗郎士上课途中所见所闻所想。(开端)
2、(7-23)最后一课:课堂上韩麦尔先生倾注极大热情去教学,小弗郎士以从未有过的认真去听课。(发展)
3、(24-29)宣布下课: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高潮、结局)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四、学(抓住心理,走近小弗朗士)
师:看来同学们对文章的预习是充分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以及法国人民是怎样爱自己的国家的,细细的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出小弗朗士爱国的句子画出来?利用12分钟来小组交流一下。(自主学习要求:跳读课文 ---圈点勾画 ---写出感受)(学生阅读、搜寻、朗读、书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小组里指导: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表现了他一种怎样的心理。
五:展。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是胸有成竹了,那我们就小组交流一下吧。老师对你们合作交流的要求可要做到呀!(原则是先请A 层同学发言。B 层学生补充,C 层学生总结。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①在人人发言的基础上,整理出更好的答案。②选择你们喜欢的形式准备班级展示交流。)
(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补充。老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投入,相信任务完成不错。下面我们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准备补充。哪个组先来。
生:我们组准备集体展示,组员:第1段“那天早上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 我想就别上学了”写出了小弗朗士怕老师,而且贪玩不爱学习。
组员:第3段“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有意思多了”看到敌军在操练觉得有意思,我觉得他很幼稚。
组员:第12段“我听了心里万分难过。啊,哪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导航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坏家伙“三字看出此刻的小弗朗士对敌人充满了恨。
师:说的好,你能把这一段重读一下,读出他的恨吗?
(生朗读第12段)
4 师:很好。“坏家伙”三字重读,表达出小弗朗士的恨。
组员:14段“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这一段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学习感到万分懊悔,可以看出他现在非常想好好地学习。而且也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 师:说得很好。请你把这一段再朗读一遍,把小弗郎士当时的懊悔、惋惜等复杂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第14段后,其他生鼓掌)
师:读的很到位。掌声是对你最大的肯定。你们组合作的不错,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代表我们组补充发言。
师:哦,那就请你开始吧.
生:22段“只要想想: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了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更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要永远离开了这个地方。”小弗朗士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说明此刻的他能理解老师了。
生:24段“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也写出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 师:是呀!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但现在在小弗朗士的眼里形象却变了,是因为老师的爱国精神让他崇敬。从这一点上说,小弗朗士长大了。
生:17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写出了小弗朗士的难受羞愧 。
生:“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以前感觉难,现在觉得容易,是因为他上课全神贯注,写出了此时的小弗朗士爱学习了。 生: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的蔑视,对祖国的爱。
师:你能重读这一句,读出小弗朗士的这种轻蔑、嘲讽的感情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
(生表示没有补充的了)
《最后一课》第二次教案
初二
记叙文
4353字
1223人浏览
宋平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