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鱼的繁殖与饲养方法
地图鱼又名黑猪鱼、星丽鱼、尾星鱼、猪仔鱼,丽鱼科属,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委内瑞拉、巴西,以圭亚那为主要产地。
地图鱼是热带鱼中体形较大的一种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达30厘米长,现在以有几种不同变种。地图鱼身躯粗壮,体侧扁,呈椭圆形,尾扇形,头大,嘴大。鱼体基调色为黑褐色,上有不规则金黄色斑块,杂有一些红色条纹,形似地图,故得地图鱼之名。因体色暗黑,又称黑猪鱼;其尾鳍基部还有一中间黑、周围镶金黄色边的圆环,游动时闪闪发光,因此又叫尾星鱼。
地图鱼的背鳍很长,自胸鳍对应部位的背部起直达尾鳍基部,前半部鳍条由较短的锯齿状鳍棘组成,后半部由较长的鳍条组成;腹鳍长尖形;尾鳍外缘圆弧形。 地图鱼色彩虽然单调,其形态却很别致,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同时它的肉味鲜美,具有食用价值。据介绍,地图鱼经人工饲养后,很有感情,当人们走近水族箱时,它会游过来,表示欢迎地图鱼的饲养要求
地图鱼很容易饲养,繁殖也不困难,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它对饲水要求不苛刻,在弱酸性、中性和碱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适宜水温为22-26摄氏度。地图鱼看起来笨拙,实际上游泳很灵活,捕食敏捷,比较贪食,喜食动物性活饵料,属肉食性凶猛鱼类,能水蚯蚓、蝌蚪、小鱼、小虾,所以不宜与其它鱼类混养。家庭喂养时,要注意它的杂食性,除喂它一些小鱼、小虾、蝌蚪外,也可以喂一些瘦肉等,以免造成它的食性单一,非鱼虾不吃。
因地图鱼个体较大,饲养时一定选较大的水族箱,可以栽种一些水草,并应每人换1/5的新水。地图鱼的颜色随年龄大小而异,亮度与光照密切相关,饲养时应给予充足的光照。地图鱼属地层水域鱼,生长迅速,寿命也较长,可活10年以上,可谓长寿的热带鱼了。
地图鱼的雌雄鉴别与繁殖
地图鱼的雌雄鉴别比较难,一般说雄鱼头部较高而厚,背鳍、臀鳍较尖长,身上的斑块和条纹较多较艳。雌鱼身躯较粗壮,臀鳍较小,体色没有雄鱼亮丽。
地图鱼属卵生鱼类,18月龄进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节,繁殖并不困难。
一般情况下,饲养缸里养多尾地图鱼,到性成熟时,它们会自行相爱,觅偶配对,只要将自然成对的亲鱼放入繁殖箱内即可。繁殖箱也要用大一些的,繁殖用水硬度为7-10,pH7-8, 水温以25-26摄氏度为宜。繁殖箱里事先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块或瓷盘等作产卵附着物。亲鱼在产卵前,先要用嘴把附着物清扫干净,然后再把卵产在上面。
一般每尾雌鱼可产800粒左右,多者达2000粒以上,地图鱼有护卵的习惯。受精卵经 48小时左右可孵化成仔鱼,这时应将亲鱼捞出另养,以免吞食伤害仔鱼。再经5天左右仔鱼开始游动觅食,开口食应以“洄水”喂养,待1周后再改喂小型鱼虫
地图鱼学名为Astronotus ocellatus,俗称尾星鱼、猪仔鱼,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星丽鱼属,原产地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圭亚那境内。
该鱼体型宽大,属一种大型鱼,体长可达35cm ,形态很别致,体色斑块艳丽,令人赏心悦目,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其肉味香、鲜美,无肌间小刺,又具很高的食用价值。地图鱼是一种集观赏和食用为一体的淡水鱼类。由于不断地人工繁殖、培育筛选,现有许多变种如红花地图鱼、白地图鱼等。
一、形态特征
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头大,嘴大,各鳍条宽大。背鳍基部很长,自胸鳍对应部位的背部起直抵尾柄,前半部鳍条由较短的锯齿状硬棘组成,后半部是较长的软鳍条组成。腹鳍胸位,鳍端尖条形。臀鳍与背鳍对称,鳍末端雄性较尖长,雌性略圆。尾鳍扇形。
体色基调乌黑或黑褐色,体侧散布着不规则的橙红色斑块,间镶红色条纹,成地图状而得名。尾鳍基部上方有圆形黑斑,其外圈有橙红色环,游动时闪闪发光,似夏夜星星而得名尾星鱼。地图鱼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不易区分。
二、生活习性
地图鱼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摄饵较凶猛,喜食动物性活饵料如小鱼虾、水蚯蚓等。地图鱼虽然体态粗笨,但捕食反应敏捷、准确,当饱食后它便懒洋洋地侧卧打盹如猪。其食量惊人,生长快速,只要投饵充足,水质条件好,放养5 cm 鱼种,养殖10个月就可达25cm 以上。成熟的鱼,尾柄部出现有橙红色环的大黑斑点,形状如眼睛,可作保护色及诱敌色,使其它鱼分不清前后而不能逃走。其生命在观赏鱼中算较长,可存活10年以上。同时也是观赏鱼中最有感情的鱼,喜欢与人亲近,它甚至可以认出长期饲养它的主人,能跃出水面接收主人手中的饵料。地图鱼还经常打斗,张开大嘴,鼓起两鳃,振颤着背鳍、臀鳍和尾鳍,快速扇动胸鳍进攻对方,有时会弄得遍体鳞伤。
地图鱼对水质要求不严格,适宜水温25±5℃,PH 值6.8-7.2,硬度8-12°dH ,DO≥5mg/L。可单养也可混养。
地图鱼对光照较敏感,在光照下体色黑褐色会呈浅褐色,适宜在中大型水族箱内饲养,根据地图鱼的生物学特性也适合在池塘养殖。
三、水族箱饲养
1. 放养密度和搭配放养
在80cm×50cm×45cm 规格的水族箱里,单养体长在5-10cm ,可放养12-14尾;体长在20cm 以上,可放养4-6尾;可以和血鹦鹉鱼、七星刀鱼、红宝石鱼(星光鲈)、银鲨等鱼搭配喂养,但不能和小型鱼红绿灯、宝莲灯等鱼混养。搭配原则是以地图鱼为主,其它搭配鱼以偶数或雌雄成对为好。密度视鱼体大小,总尾数控制在6-12尾。
2. 水质调控
地图鱼虽然对水质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水质新鲜,可以大大促进其生长速度。一般有过滤系统情况下,每2-3天换一次水。用吸管吸出箱底积粪、残饵等污物和下层水,换水量为1/3-1/2。换入的自来水先用
抗氯剂进行处理,如用鱼乐宝消毒净水片剂每10kg 加一片,碾碎溶化后搅拌半分钟即可放入水族箱。水族箱底不宜铺设细砂和植水草。可适量放一些鹅卵石,以防止过多的排泄物沉积集聚导致水质恶化。地图鱼耗氧量较大,一般配备一台具有潜水、喷氧、抽水三合一的潜水泵,最好24小时开机。
3. 水温控制
水族箱应配备水温表,养成随时观察水温的习惯,水温应控制在
20-30℃,此时地图鱼摄饵旺盛,生长迅速。水温在18℃时摄饵减少,活动力下降,易发疾病,15℃以下活动力极弱,10℃以下会发生死亡,应及时安装潜水型加热棒,可采用垂直、水平或45°角方式完全沉入水中。
4. 投饵
幼鱼期可投喂枝角类浮游动物、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主要成份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大于38%)。成鱼期可投喂小鱼虾等活饵料及冰冻鱼虾碎肉末、人工饲料等。投饵应定时投喂,每天2-3次,人工饲料应在投后10分钟食完为宜,残食和浮于水面的粪便应及时用捞网捞出,防止水质污染并影响观赏效果。投饵时应积极训练地图鱼的摄食能力,培养感情,提高乐趣
5. 光照控制
一般每天都需要接受适宜的光照,时间为2-3小时。用
80cm×50cm×45cm 规格的水族箱应配备25w 荧光灯。通过光照能使地图鱼体色更加艳丽,同时通过光照可以杀菌,防止鱼病及水质腐败。
6. 病害防治
地图鱼
四年级
记叙文
9277字
9287人浏览
nks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