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得分技法
王克家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指出:“凡优秀作文,皆在‘发展等级’中大显了身手。何谓‘发展’?即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这是我们常说的‘亮点’。‘亮点’者,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也。„„”以下几法可使你的文章增加亮点。
一、巧设题记
题记:写在书得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根据不同的表达作用,题记可分为三种:
(1) 交待写作目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题记:“献给各国的受
苦、奋斗而必将战胜自己的自由灵魂。——罗曼·罗兰”,写作目的跃然纸上。
(2) 总领文章的内容。“作文报”杯全国高中生作文大赛二等奖的作品《所谓
成功》的题记:“何谓成功?成功是起点,成功是收获,成功是永不懈怠的奋斗,成功是没有‘最后’字眼的字典„„”。它统领文章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以陈胜的例子说明了“成功了,这是起点”,第二部分用阿加西赢得的满屋子奖杯告诉人们成功,是收获,第三部分以康熙的成功证明了成功是永不懈怠的奋斗,第四部分由拿破仑道出了心中的话:成功是没有“最后”字眼的字典,题记以一线贯穿全文,脉络分明。
(3) 揭示文章的主旨,《带自信上路》以“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
不是涌浪迭涛,而是心头矢志不移的罗盘:自信。”鲜明地彰显出文章的主题。
题记的变式是“后记式”。即在作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单独成段,借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如《重来》一文中的后记写道:“回忆是人类很特别的一种能力,有时它相当美好,可有时它又使你陷入悲伤之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够重温那些美丽的人生片断,但那终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将它们好好收获在人生这本书中,就像珍藏那一叶叶缤纷的书签。”把自己的心声吐露给读者,引起人们的共鸣。
巧设题记可以先声夺人,“潍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拟小标题
以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是独立性的部分配以精当的小标题表现文章的主旨,根据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两种:
(1) 并列式。《醉秋》以“秋之叶”、“秋之雨”、“秋之月”为小标题,写了温
馨,充满了优美旋律的秋。
(2) 层进式。《坡的系列》以“定义篇”、“邂逅篇”、“感悟篇”为小标题,在
“定义篇”中,作者将“坡”喻为“人生的漫漫长路”,提出疑问“为什么人开始所要面对的总是上坡呢?”在“邂逅篇”写了一个年轻人上坡没有摔倒却摔倒于下坡路上。“感悟篇”中将上坡喻为“逆境”,下坡喻为“顺境”,将“顺境与逆境”的老话题写出了新境界“我们在逆境中固然要奋发向上;然而在顺境中我们更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绝不能掉以轻心。小标题使文章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由表象深入到内部,化形象之事物为抽象之道理的过程。
三、变换一个角度
叙事性的文章一般都是从人的视角进行描述的。其实有时不妨转换一下,以物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比如《人鼠传奇》以人鼠的角度揭露了贪官的生活。《我是猫》以猫的视角写了中学生被压抑束缚的生活。
此外,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与倾诉,如《5秒钟的永恒》从“烟火”、“男孩”、“女孩”的角度诠释了永恒的内涵。“烟火”认为男孩和女孩的微笑永恒。“男孩”认为“烟火以绝美的姿态消逝,不凄凉,不悲苦,幸福地美丽着,在幸福中走向生命的尽”是一种生命的永恒,“女孩”认为男孩带给自己的这5秒钟的美好和永远的感动永恒。
避开我们一般人看问题的视角,展现的将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四、模式创新
运用一种直观形象,新奇的模式结构,内表主题,外显层次。选择新颖独特的模式会令人刮目相看。例如一种“数学符号”的模式令人拍案叫绝。
A 与B
A B
祝福
42℃的心为人赞美的娴静
爱、仁意℃的目光
自赏
彻心的痛、呐喊嫉妒
摇漾的童心
A 与B 是两个我。
后记
此文并非一蹴而就。我不喜欢数学,但认为数学符号最客观。
“日记式”、“书信式”、“自白式”、“对话式”、“问答式”、“广告式”、“诊断书式”、“小标题式”、“采访式”、“菜谱式”也都能出新,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五、力炼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好比一个人的外衣,漂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正如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使用以下几类语言可使你的文章大大增色。
(一)比照类:“信人,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为人。以信立身,以诚待人。”
“假人,虚虚伪伪做人,七拼八凑为人。笑里藏刀,口是心非。”
(二)排比类:“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也将枯萎,生命也将失
去意义啊!”
(三)哲语类:“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
路,引你走向黎明。”
飞扬灵动,富有韵致的“闪光语言”如一泓清泉在阅卷老师心头流过,使其对文章大加赞赏。
相信以上五种技法一定能给你的高考作文带来裨益!
职校生作文的现状与对策
江都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王克家
【内容提要】:职校生作文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教学对策。一、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二、教学生学会用笔说话;三、促学生创作生活美文;四、引学生抒发自我真情;五、褒学生真情实感之文;六、敢“下水”引导写作之路。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做到“写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健康、力求有新意”。但由于诸多原因,学生作文不但难以提高,而且还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或编造事实,或刻意拔高,或无中生有,或照搬照抄,或空洞无物,或套话连篇,消极应付之作不在少数。“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实际上成了一句空话。笔者根据多年作文教学情况,总结了存在问题及教学对策如下:
一、存在问题
1. 教学目标偏向。有些语文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作文教学的目标的认识有失偏颇。究其原因:
一是“功利”驱使。教师深知所教学生绝大多数作文水平不高,而在利益驱动下,部分教师有意无意间纵容学生滋长了一些不良行为:中考时读的佳作、背的范文给某些学生“借鉴”提供了便利条件,读到如此“高分”作文不予指出;为在各种作文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帮助学生虚构情节;为使学生的习作能够发表,有些教师甚至提供素材或亲自润饰。这样,职校生便以虚假作文来满足教师的需求,自己的真实情感则变得无足轻重了。
二是“现状”使然。说实在的,职校生的写作水平确实令教师不敢恭维:要素材没素材,要形式没形式。大多教师采用放任式作文,大致布置一个题目,不限时间,不限数字,只要如期交上一篇作文即可,无更高的要求。学生因此如蒙“大赦”,不再考虑审题立意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技巧,内容的真实可信,文句的顺畅自然,只需信手急就一篇丢失“自我”、丧失思想、感情和个性的所谓习作就万事大吉。
2. 作前指导失法。一般说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主要是根据语文教材中写作训练的课题进行教学,讲讲知识点,读读范文,布置题目,提提要求。这种简单化、机械化近乎形而上学的做法,往往会相当程度上框住学生的思绪,诱导学生依次信笔杜撰。这样的指导,
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毫无真情实感。倘若批改再不认真及时,随便打个分数,让这些言之无物、抒之无情的作文蒙混过关,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怎能“进一步提高”?
3. 生活积累缺乏。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材料可写。他们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基础差,并没有求学欲望,迫于家庭的压力和老师的管束,学习只是消极应付,更无兴趣广泛阅读,深入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每到作文之时,顿感“无米下锅”。其主要原因,一是无意义关注或不善于观察,即使经历了富有情趣、难以忘记的事,“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好材料成了过眼烟云;二是生活单调。这些学生既不想学习,但又不得不学习,因而只能被逼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没有时间去领略生活的多彩多姿,没有时间去欣赏美好的大自然。这样库存不足,积累贫乏,写作时要么搜肠刮肚,在咬笔杆中挤出几段文字来;要么干脆走捷径
到作文选、写作大全中“讨”素材,寻章摘句,剪辑组合。于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怪味豆”:明明是南方人,却写道了大东北的风景;明明是十七八岁得花季男女,可说出的话却老气横秋,而活鲜鲜的“我”却销声匿迹,踪影全无。
二、教学对策
高考作文得分技法
初二
散文
5492字
119人浏览
jufl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