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比喻性话题作文
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那么怎样才能贴切题旨呢?分析材料、拓展喻体就是写作此类话题的有效方法。
(一)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把握事件突转、人物冲突及其化解的缘由,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分析材料就是首先把话题作文当作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剖析。
请阅读下列这则材料: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
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邻街的商家简称为城商,来自乡下的商人简称为乡商):
①城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乡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
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城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乡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
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应该倡导与弘扬哪种做法,就可一目了然。由此,可联系的论述角度有:
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
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
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二)拓展喻体则是抛弃材料,只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确定论点。 “石头与商机”这个话题中,“石头”是平凡的事物,“商机”是成功,所以能否关注平凡的事物就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可联系的观点与素材有:①巧用平凡,追求成功。②平凡见伟大,善良帮助人。一个小孩用小石子到店铺像大人一样“买”东西,善良的老板犹豫片刻后,收下小石子,给了孩子一些糖果,老人以他的善良影响着一位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③摒弃平庸,赢得财富。当淘金者蜂拥而至,却受阻于一条大河,一位冷静的淘金客于是拿出积蓄,买了艘船,没有随众人再奔向产金地,而是留下来摆渡,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的成功就是缘于对那些平凡平庸做法的摒弃。④汲取知识,运用智慧,化平凡为神奇。一位农夫买了座农场,满地沙砾,都是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翻阅书籍后,将响尾蛇肉制成罐头,蛇皮送到皮革厂,蛇油等送往药厂,并开设了农庄旅游,由此大获成功等等。因此,直接拓展喻体,合理想象,仍
然可以提炼到新颖的观点。
再如下列这则材料:一位声名远扬的木匠常常对徒弟说:“注意了,留一道缝隙。”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师傅总是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何确定“一道缝隙”这个喻体蕴涵的观点呢?分析材料可知:要求“美满”,装修失败;留一道缝隙,即成“绝活”。因而可以联系的观点就有:①不可求全责备,要不为己甚。②推己及人,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③求善求美还应尊重规律等等。
拓展喻体,联系现实,可以看到:缝隙———空间———社会———机遇、机会。
由此可论述内容有:①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次机会,是一种英明,既尊重了他人,又豁达了自己。
②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些自由,是一种关爱,自立了他人,轻松与欣慰了自己(教育)。 ③悲伤时留一道缝隙,别禁锢自己的心灵,要接受他人的关心、温暖与呵护。
④失败时,给自己留道缝隙,不必因不能圆满而自责,因为世界本没有完美的事情,让自己尽快摆脱苦痛,旷达、乐观、更轻松地前行。
⑤了解缝隙即缺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减少缺陷,追求成功。
⑥缝隙即机会,狠抓机会,发展自己。
⑦不给坏人留缝隙,绝不姑息养奸、养痈遗患。
⑧不给自己留缝隙,拒绝牟利者的腐蚀,永葆高尚的情操等等。
总之,比喻性话题既可狠抓提示性材料,深入挖掘,又可直接拓展喻体,联系现实,提炼论点,以展现丰富角度和厚重的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于是,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分析:这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材与非材”目的在于引导我们辩证地思索人才观。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道理:全球化的现代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竞争,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满玄机与智慧。作为一名正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高中生理应明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类对人才的定义是多元化的。只有相对的“材”,没有绝对的“非材”。思考时可从两个角度出发:其一,对拥材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正如伟大诗人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妄自菲薄,自怜自卑;其二,对用材者而言,应能用不同的眼光打量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努力发掘他们的价值,做到“物各有值,人尽其材”,甚至“变废为宝”。
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这是材料给定的意义。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重要。更要紧的是选择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天鹅是一种候鸟, 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 每年都要飞跃千山万水, 往返千万里。可野生动物园
里的天鹅只能在狭小的水面追逐嬉闹,无法飞翔。什么原因呢?原来,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其滑翔;如果滑翔的助跑线长度过短,天鹅就难以实现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动物园里的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 天鹅由于滑翔的助跑线被人为的过短,而丧失了展翅翱翔的能力。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是否也存在呢?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助跑线与飞翔”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分析:咱们从材料中的“起跑线”可以联想到台阶、基石、跳板、缓冲、外力等,看到材料中的“飞翔”我们可以联想到冲刺、努力、奋斗、人生旅程等。据此咱们可以为这道作文题如此立意:要想成就一件事情,需借助一定的外界条件/任何事情要想成功,离不开一定的外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自以为有才华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 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
“不能。”青年摇了摇了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
“能。”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你现在明白了吗?”
青年犹豫了一阵子兴奋地回答:“明白了。”
请以“金子与石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四、阅读下面的短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以“珍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过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诗歌的基础,而下面的两行“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
参考题目:a. 成功与磨难
b.生命与挫折
比喻性话题作文
初一
议论文
22070字
890人浏览
灰灰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