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选择材料。
理解和运用作文的立意,作文的选材,作文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在感受母爱的情感氛围中,通过对例文的品析,借鉴、学习创
作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母爱,报答母爱。
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深切的体会母爱,激发创作的动力和热情。
难点:分析例文材料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材料来表现作文的立意。
领会作文的技巧,并思考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型:作文指导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给予我们最多关爱和帮助的人是谁?
聆听关于母亲的诗歌——《游子吟》
(设计目的:引发对母爱的思考,对母亲产生感激之情,为写作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
2、仿写句子
仿照例句为母亲献上一句衷心的颂歌。
例句:
当我不辨方向时,母亲的爱就像黑夜中的一颗明星,指引我迈开坚定地步伐。 当我遇到病痛时,母亲的爱就像懂得法术的天使,为我抚平身上的痛楚。 当我 时,母亲的爱就像 ,
。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具体感受母爱,同时进行语言训练,试着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格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例文品析和写作指导
从作文的立意,作文的选材,作文的技巧三个方面品析、讨论例文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从这三个角度思考作文的写作。
(1)作文的立意
思考:这篇例文的立意是什么?
以“献给母亲的歌”为话题,可以如何立意?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确立作文的立意。)
(2)作文的选材
讨论:例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立意?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材料?
思考:你将选择什么材料来表现自己作文的立意?刻画“自己”的母亲?
选材的原则: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日常生活见“真情”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围绕立意选择恰当的有价值的材料。)
(3)作文的技巧
选择好材料,更有组织和运用好材料,这便是作文的技巧(主要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
讨论:如何评价例文的技巧?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恰当的借鉴和运用作文的技巧,使作文生动活泼,新颖别致。)
4、写作建议
(1)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叙述描写中,避免平铺直叙。
(2)表达方式要灵活,语言力求生动活泼。
(3)选材要注意“避熟”,对哪些用的过多、过滥的材料尽量回避。
(4)注意作文的技巧,力争“新颖”。
(设计目的:提醒学生注意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使作文更“成熟”。)
作业:以“献给母亲的歌”为话题,进行写作,并将文章作为一份心爱的礼物送给为我们日夜操劳的敬爱的—妈妈。
附:例文
献给母亲的歌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真的。
儿女是一只风筝,母亲牵挂的心就是那一根长长的线。风筝飞得有多高,那线就有多长。
八岁的时候,我能独自一人翻过小山,穿过热闹的大街小巷,到很远的姥姥家去。每个星期六的早晨,妈妈总是把东西准备好,拉着我的手,把我送到路口,然后叮嘱我:“小心啊,路上见了生人不要理,有车的地方慢点,有水的地方别去玩。到了姥姥家要听话,早点回„„”我总是静静地听着,等妈妈讲完了,才小心翼翼地跨过那石板桥。而妈妈,还静静地站在小桥那头,望着我渐渐模糊的身影。有一次,我爬上小山顶回头一望,吃惊地发现小桥那头仍有一个黑点隐约可见。我的心猛地一颤:妈妈,您,您快回去吧,外面风大。我一定会小心的。 体验了一年的初中生活,我终于习惯了。可每次上学,妈妈还是要送我,只是,我们不再去石板桥了。妈妈总是等我钻进了车内,才从车窗把一大堆衣服塞给我,并用沙哑的声音重复着那几乎说烂了的话:“学校里加把劲,好好照顾自己。路上车多,要小心,不要想家。”这几句话,我听了七年,七年啊! 没有艳丽的辞藻,没有巧妙的修辞,就是这么平平淡淡,但每一次听。我都觉得它闪烁着妈妈晶亮的心。车,缓缓地开动了,可是我分明感到身后有道深沉怜爱的目光,正穿过厚厚的背椅投向我。
雨下个不停,我思绪万千。突然,在我鼻前飘溢着一股浓郁的香味。我抬头一看,是妈妈,她递给我一杯维维豆奶。 “快趁热喝吧!”妈妈说。一道难题
把我难住了,怎么也想不出。我想起妈妈,再想想这道题,就很快地解了出来。是神赋予我力量了吗?不,那是母爱的力量!
哦。妈妈,您那一声声用心的嘱咐,那一句句牵魂的希冀,那一次次爱心的付出,是春天的鲜花,是夏天的清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炉火,是一支最美的歌,是一首最动人的诗„„
妈妈,我只愿来日报得三春晖。
献给母亲的歌
献给母亲的歌
初一
散文
2712字
107人浏览
景德镇会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