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概念作文参赛情况简介
“新概念作文”这个概念兴起于语文改革风越吹越紧的1998年,这一年以青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上海文学期刊《萌芽》联合国内7所著名大学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于是“新概念作文”名称诞生。新概念作文虽首先发起于文学期刊与高校,但因它的参赛人群主要是中学生,所以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冲击很大。而随着它与新课改的同步成长,其作文理念与评价标准甚至也逐渐成为课改中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标准。回顾“新概念作文”十年历史,探究其兴起并成势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倾听了基础教育作文变革的呼声,并满足了变革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针对传统应试作文思想封闭,思维狭隘,内容失实,语言干瘪,千篇一律等缺陷提出了“两新一真”,即“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合理举张。新概念作文提倡的是一种“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的写作理念。 新思维——就是指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 “新表达”——就是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真体验”——就是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新概念”所提倡的“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写作方式却无疑是积极有益的,尤其是对“应试性”中学语文教学有一定冲击。它倡导创造性、发散型的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使用个性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真实真切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素养十分重要。
由于新概念作文遵循“我手写我心”的作文规律,又适应了青少年学生追新求异的作文心理,于是在全国逐步掀起了“新概念作文热”。一时间,各种作文竞赛大多以“新概念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命名,许多服务基础教育的期刊,像《作文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等也纷纷开设“创意作文”“创新作文广场”等栏目来为其推波助澜。于是新概念作文成为了“好作文”的代名词,其评价标准,像“有空间”“有创意”“有个性”等等,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包括中考、高考优秀作文在内的一起好作文的评价标准。
“新概念作文”作为始终伴随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种积极作文现象,它到底有哪些优点呢?通观其历史与现状,翻检其优秀之作,我们发现新概念作文注重作者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的表达。其倡导的新思维,新表达,其实质正是思维开放与个性张扬。新概念作文的优点主要在于“推陈出新”,即针对传统应试作文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创新举措。这些创新举措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概念作文并无题目要求,正是永远没有题目限制给了参赛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不说永远文题限制这一制度铸就了新概念作文不可抗拒的魅力。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单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文的题目中一窥其风采:《我的阴阳两界》,《博克侬的遗嘱》,《玉米棒子》,〈〈海盗远航〉〉,〈〈苏成日记〉〉。
二、从作文的表达要求来看,新概念作文除了初赛作品要求字数在5000字以内,并无具体的表达要求。其所倡导的“新表达”是一种不受题材和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反对众口一词。
三、新概念作文推崇的“新思维”以激发创造性,激发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打破旧规范的约束,打破僵化保守,提倡无拘无束,思想深刻,对各种问题的思考追问,见地深刻,分析明晰,体现了现代学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神,行文流畅。
四、作文命题和文体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应试作文的命题大多为“命题作文”,而且所命之题一般十分具体,限制性很强。就是供料作文也一样是要限定一个题目,使思维空间受限。例如写人一般出《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写景一般
2 出《家乡的小河》这样的题目,即写作对象都是确定唯一没有选择性的。如果作文者对这些对象没有印象或感触不深的话则根本难以下笔成文。而新概念作文的题目即使是命题作文也是空间很大,如《找个人来聊聊天》,不点明“这个人”是谁;《座位》不说是什么座位。而若采用材料(话题)作文的形式则更明确说明“题目自拟”。
在文体上,传统应试作文一般都要求写“三大文体”或应用文。譬如语文课程改革前的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书信。像1982年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要求写成议论文,1994年的作文题《尝试》要求写成记叙文等等。
而新概念作文,在文体上一般没有任何限制,即使有也只有“不能写成诗歌”的要求。
五、作文构思和立意从雷同走向个性
传统应试作文的构思和立意一般遵从现实主义手法从正面进行。譬如写“学雷锋”的内容必然从“做好事”角度来构思并形成歌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题;写“抗险救灾”的内容必然从“举国上下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灾区”的角度来构思并形成歌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的主题。绝对不会对“学雷锋的负面影响”和“发生灾害的原因”进行反思,并形成“反对学雷锋搞形式主义”和“灾要救更要防”等新的个性主题。所以传统应试作文的构思和立意因为受“非此即彼”的政治思维的影响是千人一面十分雷同的。
但新概念作文的构思和立意却完全不同,它由于没有受到思想钳制和思维限制,所以是视角各异充满个性的。譬如有位同学写“环境恶化”的内容就没有从人人想到的“正面揭露现实”的角度来构思立意,而是从“陶渊明嗜酒戒酒”这个特殊的历史角度,用以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反环境破坏与污染”的主题。[1]
六、作文选材从偏狭走向宽广
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偏狭”,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一般不是选择身边事就是耳熟能详的名人事。选身边事和名人事当然也能写出好文章,但问题是所选的身边事都是零碎浅露、人人共知的,没有任何个性与典型性,而所选的名人事表现“逆境成材”必是司马迁、张海迪和海伦,表现“忧国忧民”必是屈原、杜甫,表现“精忠报国”必是岳飞、文天祥。
而新概念作文选材空间要“宽广”得多。其选材不仅涉及古今中外事,还涉及审美与审丑两方面的材料。譬如,2008年上海卷一篇得69分的优秀作文《他们》选材涉及孟子、苏秦、严复、余华、亚里士多德、法拉第、唐吉诃德、维特根斯坦等个体人物以及外国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等集体人物,很好地通过西方的“他们”反思了东方的“我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追求上的不同,并对“我们”文化中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2]而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不是这样的,它不仅老生常谈,而且歌颂“真善美”的多,批判“假丑恶”的少。
七、作文语言从单调走向多样
传统应试作文的语言不少是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的日常语言。这种语言只是停留在一般生活层面,没有上升到书面语言更没有上升到文学语言的高度,因此使人品味不到语言的甘美,更难以获得审美的愉悦与快感。
而新概念作文的语言则要丰富多彩得多,它的语言类型不仅是典型化而且是多样化的。“典型”就是这种语言风格在其语言类型里是典范的出类拔萃的;“多样”就是指作文语言里有古语(文言文)、现代语和网络语。譬如在《老菜鸟PK 小网虫》这篇新概念作文里就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古语,又有“哈韩”“哈日”“菜鸟”“大虾”等网络语,至于现代语那就更不用说了。[3]新概念作文语言的典型与多样,使阅读者不知不觉就被征服而坠入多姿多彩的语言美世界。
前人也早就说过, 第一个把花比作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把花比作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把花比作
3 美人的是蠢才。“新概念作文”提倡“创新思维”,注重言他人未所言。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概念作文绝不是胡思乱想,它毕竟仍是一个语言加工和创造的过程。不拘于规则和限制,允许内容、思维的创新,允许写虚构和想象中的事物,甚至允许异想天开,都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概念作文只是不追求统一的模式。无论怎样,重视语言的积累、训练,真实地观察和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用我们的青春活力酝酿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字,告别程式化和过分“新潮”化,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写作方法。
我手写我心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自1999年至今的五年里,先后有30多名中学生因为作文写得好,在一种被称为“新概念作文”的大赛中获奖而被北大、复旦等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以各种形式录取,有人戏称为:“一篇作文上大学”。那么,这些被称为“新概念”的作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些学生又是如何写出那些能打动评委的心,打开高校之门的作文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新概念作文”。
解说:新概念作文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章法、技巧、命题、立意的写作模式,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写作理念,让学生在放飞心灵、自由表达中写作,使他们的作文更能体现个性精神和创新意识。
采访:就是非常自由的一种写作方式,就是你没有那种约束,无拘无束,没有束缚的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但是有一个你表达的是你真的想表达的东西,所以说是真体验,真情实感。
解说:新概念作文提倡的是一种“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的写作理念。
解说加字幕:新思维——就是指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
“新表达”——就是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所谓“真体验”——就是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1999年,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全国十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大赛已举办了五届,在这五年里,全国已有三十多名学生,因为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奖,而被重点高校以各种形式录取。那么,在众多作文比赛中,高等院校为何会对“新概念作文”如此情有独钟?
采访:现在我们都在讲素质教育,但实际上我个人的看法,现在搞的是应试教育,因为你升学的多少对一个中学,甚至对一个教师,关系实在太大了。如果他敢于自己去尝试,愿意把一部分时间精力(放在写作上),就是我不参加这个高考,我不完全受你的影响,这个就更难得。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那么他经过自己的摸索,他能够突破一些固有的模式,写出一些比较好的东西,我感觉自主招生,把他们招过来,完全是应该的。
采访:新概念当时为什么要打破高考制度,就是要直接的,你作文写得好,就收到我们高等校园来,就像我们复旦大学,像北大这样的学校。他最终的一个目的,他是要培养学生自由自在的思想精神,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由思想,没有自由精神就不可能成为未来我们国家所需要的,有创造性的,现在讲就是有创新能力的人。
解说:新概念作文大赛聘请了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参赛人数由第一届的4000多人,已发展到今年的100万多人,可以说由新概念作文大赛形成的强大的冲击波,一发而不可收拾,各省市也相继举办名称各异但主旨基本相似的作文赛事。所有这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提倡自由表达为主旨的作文比赛,成了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形成了蔚为壮观、
4 席卷全国的“新概念作文现象”。
采访:新概念的新,我的理解主要就是打破一种固定的模式,实际上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就是形成固定模式,和打破固定模式,
采访:我的想法是这样,所谓新概念,这个新在哪里?我想根本的一点,作文都有新的模式,都有具体的写作技巧。当我们任何一个中学、小学老师教作文总是要教如何开头,如何展开情节,如何叙事等等,但是我想这个不是主要的问题,新概念新就新在它要求学生摆脱这样一种写作的框架。我是这样看,就是说什么叫作文,作文其实对小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个学习表达的能力,他如何把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内心的感情,把他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情,把它叙述出来,把它表达出来,这个是写作文的一个最高的标准。
解说:陈佳勇,就是凭着内心对家乡的爱,写下了《来自沈庄的报告》,获得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以特招的形式被北京大学录取。他从小生活在沈庄——一个位于上海郊区的小镇,小镇那恬静的生活,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采访:因为从小我上幼儿园就从这边上的,每天就是说早上经过这个桥,到下面去,然后再回来,从小都是这样的,然后10多年以来,都是在这边生活。
毕竟是你一个脚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总归是有感情的,互相可能就是一种相处吧,就是一种留在脑海里的淡淡的回忆,可能并不浓重,但是值得你珍藏。
解说:他用超越他的年龄的目光,将沈庄的历史沧桑与变迁,向我们娓娓道来。
作品片断:沈庄也是这样一个小镇,与我而言是美丽的。老街的地上铺着青砖,雨天走路很容易摔跤,因为上面还长有青苔。萧瑟的秋叶往往夹带着萧瑟的秋风,秋风吹过,总有丝丝寒意。这么多年过去了,老街显得有些苍老,青砖的光泽以剥去许多,宛如老妇人脸上的黄褐斑。也许老街也应该服用“朵尔胶囊”了,但倘若真的服用后美颜美容,青春焕发,那还是沈庄老街吗?
原来老街南北中各有一座石拱桥,一名南石桥,一名环龙桥,一名小石桥。现今南石桥改建成了沪郊最习以为常的那种水泥梁桥,而小石桥被拆了。仿佛一家人妻离子散,只剩下环龙桥孤苦伶仃,长相思,痛别离,老气横秋,成鳏夫一人。
解说:尽管在这里只是截取了文章的两个段落,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他书写的从容有致,而正是这些读之如画的文字,打动了大赛评委的心。
采访:评委都一致认为很好,对这个作文做出了很好的评价。那么这个,你看他这个东西,它首先有感情,他从小生活在什么状态,这是他的故乡,一个人的童年记忆,这一辈子他都不会忘记。那么他这个选材决定他是有激情的,他是带着感情的,他很想把他的故乡,他把从小生活的地方让人家都知道,这是他写作的第一条,他写作的第一它是真实,它是真情实感,
主持人:提起作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说出不同的见解来,但是人们却能惊人的统一认识,作文是太重要了,而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大多都不愿意上作文课,那么,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它吸引人的地方在那里?那些获奖作品又是怎样写出来的?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枫的写作经历。
解说:这位就是2003年以自主招生的形式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系录取的刘枫,谈到她的获奖作品《太白》刘枫说,她写《太白》的时候,还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那时她是一个敏感、爱思考、爱发愣的女孩。
采访:我总是喜欢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跟周围人的关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而且我常常喜欢手叉在口袋里看着天,然后坐在这儿。这些事情,我都非常认真地在脑子里用心记下来,然后长久以后呢,就会有一个生命历程一样的东西,我把他叫做是我一个积淀,那么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只流浪的小狗,它在马路上面徘徊,就让我想起我平时那种自言自语的神情,我觉得跟这
5 个小狗非常吻合。那一瞬间这个小狗就触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吧,于是我很自然而然就把太白写下来了。
解说:太白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只小狗的名字,它厌倦了舒适的家狗生活,渴望成为一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野狗,终于有一天它带着这份冲动,冲出了家门,实现了它想成为野狗的梦想,然而寒冷、饥饿以及真正野狗的欺负,使它那份豪情壮志迅速化为乌有,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文章片断):那只野狗笑着说道:“是新被主人扔掉的吧,挺可怜的”
“不,我是自己跑出来的,我要做只野狗!”太白认真地回答。
两只狗霎时爆发出了大笑。“你要做野狗!”那只母狗笑道,“就你这样,不肯吃肉皮,只肯吃鸡翅,还配做野狗?”那公狗也说道:“好端端的家不待,跑出来做什么野狗。你这种娇生惯养的家狗,能做野狗吗?快吃了回家睡摇篮去吧!”它口气中的轻蔑让太白很不舒服,它叫道:“我才不稀罕呢,我会做一支优秀的野狗的。”“哼,不听就算了!”那公狗叹了口气,随即又咆哮道:“可这地盘是我们的,快给我滚!”太白叼起鸡翅想走,却又被公狗一声大喝:“放下!”太白吓了一跳,嘴一张,口中的鸡翅就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他想捡起来,却生怕失去尊严,只好在两只野狗的嬉笑中灰溜溜地离开了。
解说:最终在与野狗的打斗中,失去了知觉的太白,被主人抱回家,又心甘情愿地恢复了他的家狗生活。
采访:我想可能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时期,一个对于已经存在的,事物一个框架一种叛逆的感觉,想要逃避,却又不知道应该逃向何处,像那只小狗迷盲的样子一样。太白就成为了我的化身,他做了我一直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情,说出了我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可能是因为太白太贴近我自己了,所以它比较真实,我想就是这份真实,打动了这些评委们吧。
解说: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许祥麟是这样评价的:主人公小狗是个初到青春期的小家伙,追求自由,不受约束,可当它真的被主人解放,想与野狗同伍,却又不被真的野狗以兄弟相称,这是一篇较有意义的寓言。而这篇文章的完美,使得著名作家方方都产生了疑问:像写人一样写狗,感觉把握得挺准确。初中生不知是否写得出来这样的文章,担心抄袭。
解说:《太白》的成功也就在于作者真实表达了她个人真实的感受,青春萌动的她把自己渴望自由,渴望摆脱现有生存环境的叛逆心理,附加到一只小狗身上。尽管寓言是一种很古老的文体,而对于一名初三的学生来讲,无论从思维方式上,还是从表达形式上,都跳出了初中作文教学的框架,这就是新概念作文所倡导的“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表达形式”。
新概念作文参赛情况简介
初一
记叙文
20117字
638人浏览
wht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