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熟悉的桥
桃林河,在我们这个地方,大多数人都知道它。它的存在给我们这个地方增添了许多的精彩。 有河,当然就不能少桥啦!在桃林河上横架着两座桥,一座是大桥。它的长约6米,宽约3米,两旁用石砌的栏杆挡住,上面可供一些卡车,货车行驶。当桃林河涨水时,站在桥上向下望时又有一翻新滋味。“水吹水动桥也动”,不记得哪个学者说过“站在桥上看水时,心随水波一起动,而烦恼也就随着水波飘走了。”有了大桥,剩下的当然就是小桥了。小桥和大桥一样长,它们平行地架在桃林河上,它不像大桥一样宽,它的宽度仅仅只能容下三辆自行车并排而过,它的两岸也有石砌的扶手,可它的出现也给这个地方增添了光彩。从远处看,这两座桥就像是一个大人带着她的小孩一样,桥的两岸则是碧绿的草坪。桃林河时的水供人们饮用,灌溉而桃林河上的桥则供人们行驶,参观。
桥,她曾与这片土地共存,她记录着这里人们的生活;她,融进了多少人的血液„„所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桥。
我最敬佩老师
我最敬佩我们班的班主任老师。她有一双弯弯的眉毛,水汪汪的眼睛,小小的嘴巴。讲起课来幽默风趣,让人津津乐道。
老师带着我们的语文课有五年了,这五年来,我们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这要归功于什么?当然要归功于我们的语文老师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讲一篇古诗,老师讲的幽默风趣。讲着讲着,忽然拓展到了课外知识。老师问我们:“看一看你们谁课外知识多。你们谁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谁?”班里变得鸦雀无声。因为对于课外知识,同学们以为老师绝对会给我们说出正确答案。没想到老师居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却简单地告诉我们:“回家查一查。”于是中午,我回到家里打开电脑查了起来,我终于明白,中国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老师让我们查资料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记住这个问题,而如果老师一说答案,同学们就会像耳旁风一样吹过,很快就没有了印象。
记得一年级的一天,下雪了,这是我上小学下的第一场雪。雪天楼梯非常地滑,就连楼道里都被调皮的雪孩子当做滑冰场。这时,我们班江祉瑞同学不小心滑倒了,而且摔得非常严重,伤口都流血了。班主任老师看到这种情况,用班里准备的简易药箱里给她贴了个创可贴,并冒着大雪把她送到了医务室。我还清楚地看着,老师在送她到医务室,路上还有好几次自己也差点摔了个跤。我们在看到老师的时候,老师已经成了“落汤鸡”,你说老师这样的精神怎么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和严肃,让我们更加进步,让我们更上一层楼。
四年级单元作文“桥”教案训练提示
时间:2013-09-06 编辑:admin
四年级第五单元内容
1. 课文:《飞夺沪定桥》《桥之思》《北京的桥》《看桥人》。
2. 习作:人类发明了桥,使道路更加通畅。这些桥,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作用。写写自己熟悉的桥,或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建的桥。
教案提示:
本单元以“桥”为主题,不仅写了桥的功能,桥的发展历史,桥的建筑风格,以及围绕桥引发的故事,还通过桥揭示了对人生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本单元选材广泛,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因而在学习时,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裁去思索、去感悟,扩大自己的思维范围,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不可偏于一隅。
1. 咬文嚼字,反复诵读。
阅读文章时,要咬文嚼字。只有通过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才能感悟语言文字独特的韵味,感受桥的作用、功能,以及与桥有关的人或事。当然,要咬文嚼字,就得反复诵读文章,从诵读中体会字、词、句的表达效果,认真推敲每一个字的用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反过来讲,如果在咬文嚼字时已经有所感悟,就更应该反复诵读,真真切切地体会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韵味,培养自己的语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紧抓“文眼”,深入理解。
“文眼”往往在文章中有统领全文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找出一篇课文中的“文眼”。找到“文眼”,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一篇课文的内容,更有助于我们更深人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比如((飞夺庐定桥》一文的“文眼”是“飞”“夺”二字。“飞”就是课文中描写红军与敌人抢时间的这一部分,找到这一部分,文中的一半内容便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这不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吗? 另外,还可以通过“夺”
这一部分的阅读,更好地理解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可见,阅读一篇文章,抓住文章的“文眼”是多么重要。
习作指导: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总共三句话,但只有最后一句话“写写自己熟悉的桥,或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建的桥”具有总结意义。像这样的要求,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如何才能做到仔细? 首先,要一句一句地读习作要求,要做到字斟句酌,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其次,要依据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判断这次习作的选材范围,做到有理有据。只有这样,在习作时才有可能不违背习作要求,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习作思维,拓展自己的选材范围,拓展自己的体裁范围,写出切合自己的实际而又与众不同的文章。
习作要求与方法:
1. 审题。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要求,认真研究、判断要求中所揭示出来的信息。此次习作要求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桥,或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建的桥。对于桥,谁都有熟悉的,但仔细读这句话,就会发现,“自己熟悉的桥”几个字中所隐含的信息就不少了。自己熟悉的桥,除了桥本身之外,还有与这个桥相关的人、事、传说,甚至有关于桥的评价。这样看来,这次习作的选材范围就非常广泛了,它不仅仅限于自己见过的桥了。因此,在习作之前,仔细审题,显得多
么重要啊!
2. 选材。
审题之后,有了习作的方向,此时选择怎样的体裁、题材就摆在了面前。如何选材?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写的体裁。其次,要选择相应的题材进行写作。比如,写自己见过的桥,就要从桥的外形、构造、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习作。但是,在习作时,不一定要把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地写到习作当中,要有所侧重,比如,你见到的桥的外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就将习作的重点放在桥的构造或作用上。至于一些描写的细节,当然也要注意了,比如写桥的样子,一定要有一定的顺序,不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3. 。
习作要求中写道: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建的桥。很显然,这是要写想象作文。在写想象作文时,首先要做创设情境,即将自己想象的桥放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展示出来。比如,“我从世界著名的桥梁设计学院毕业之后,分配到了中国桥梁设计研究院。有一天,领导分配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负责设计一座桥梁,参加竞标……”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想象置于一定的情境中,给人真实自然的感受。其次,就是联想一个事件,要写出自己是怎样克服困难,设计出图纸的。这样事件也就呈现了出来,从而使文章具体、生动。
总之,在习作时,要仔细审题,认真选材。做到选材新颖,自己写出来的习作才会多几分打动人心的力量,自己的习作水平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同步习作练习:
任选下面一项写一写。
1. 假如我是桥梁设计师提示:要创设一个情境,想象自己是一个桥梁设计师,那么你在设计桥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情节要合理曲折,情感要真实。
2.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只有沟通,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我们这个世界才会美好。这就需要我们架起一座无形的“心侨”,实现我们美好的心愿。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可以写诗歌,也可以通过写自己见过、听过的一件事去表现“心桥”的作用。
四年级单元作文“方寸世界”教案训练提示
时间:2013-09-06 编辑:admin
四年级第六单元内容
1. 课文:《美丽的集邮册》《罗斯福集邮》《大龙邮票》《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2. 习作:许多人爱好集邮或者喜欢邮票,因为设计精美的小小邮票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给人以无限的乐趣。任选一项,写下来。
*我和邮票的故事*邮票中的……(历史、自然风光、伟人名人、科学、文学作品等)*为某张邮票写说明。
教案提示:
本单元以“方寸世界”为主题,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有诗歌,有故事,有关于邮票的说明。在阅读时要依据文体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
1. 因文而异,阅读理解。
本单元的课文有诗歌,有记叙文,也有说明性的文字。因此,在阅读时,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阅读诗歌,要重点理解诗歌语言所隐含的意思,只有抓住诗歌中的重要句子,感受句子中的深刻含义,才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白诗中所揭示的诗理。
另外,紧抓“诗眼”,也是读懂诗歌的好方法,比如《美丽的集邮册》的诗眼是“美丽”。弄清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集邮册的美丽,对整首诗就基本理解到位了。
至于阅读叙事的文章,前面已经做过说明,在此不再重复。至于阅读说明性的文章,除了要了解作者在文中介绍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作者通过对邮票的介绍传递的思想感情。
2. 整体回顾,发散思维。
在学完这一单元之后,有必要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
回顾什么? 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回顾自己如何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回顾自己在学习时的困惑。同时也要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安排上的特点,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内容,为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习作指导:
本次习作限定了三个小标题。仔细看这三个标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已经限定了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写法。这三个标题看似有所限制,其实它们所规定的写作范围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习作者来说,挑选的余地也会非常大。最主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去选材,不可选择与自己生活实际离得遥远的题材。同时在写法上可以借鉴这一单元的文章的写法,也可以借鉴其他单元的文章的写法。
我熟悉的桥
四年级
记叙文
5868字
2639人浏览
gaoshuhong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