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示例]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初三
日记
1719字
78人浏览
Dreamer丶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