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框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讲了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因此,它回答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教材编写的意图和该部分的地位 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该部分知识是在讲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之后,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因此,不难看出,这体现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而本课的第二框与综合探究,讲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弘扬,它回答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本框的内容可以说是第六课的深入,又是第二框和综合探究的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历史、政治生活等科目的知识储备,需要我们我们充分挖掘这部分资源。
2、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我国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上的欠缺,我们的部分学生民族观观念国家观念淡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核心,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能力目标:从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感受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弘扬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确定的依据:学生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为第二框和综合探究打
下基础
五、教学难点 从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确定的依据:如何使学生真正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把爱国主义思想贯彻到具体行动中
六、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讨论、阅读、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的整体思路
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共鸣,进而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展示、识别、确认、提炼观点,从而形成正确的理念,最后落实到行动中。
八、教学过程
导入: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生: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们。师:每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时,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 中华民族之魂
探究: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设问:中华民族精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哪?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归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 团结统一: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畏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得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 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宽容豁达的胸怀。
与和平相对的是战争。中华民族崇尚自由,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国家的自由。她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反对通过侵略、掠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对此,许多西方思想家都有深刻的洞悉。(幻灯片展示)
3. 勤劳勇敢
引导学生认识到: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中国共产党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精神。
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三).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探究A :屈原的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探究B:在新时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使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由此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
2. 爱国主义特征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1)古代的“投笔从戎”, “闻鸡起舞”,
2)上个世纪初“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抵抗外国侵略,
3)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
4)到改革开放后的“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
以及现在的构建和谐社会。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教师点拨:考察一种言行是否爱国,要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使学生感悟邓小平同志的语录,体会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体会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探究:P75-76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那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结论:爱国主义
探究的目的:感悟模范人物的爱国情感,产生思想的共鸣。
永恒民族精神教案
初二
其它
4088字
218人浏览
昵亭75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