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2008-08-25 11:46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小说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这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各有自己的才华,但三部传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名人传》写作目的崇高,创造精神世界的太阳,呼吸英雄的气息,使人们在痛苦、失望的现实中获得心灵上的支撑。《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罗曼. 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罗曼. 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骆驼祥子》读后感
2008-08-25 11:45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朝花夕拾》读后感
2008-08-23 14:52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朝花夕拾》共收入9篇作品。包括: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 猫. 鼠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作者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融合为一体使百草园内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范爱农》讲叙的是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故事,描述了范爱农对黑暗旧社会的不满和革命后又遭受打击迫害的遭遇,全文表现了人民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所谓《二十四孝图》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没有民族歧视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全文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写了之前对阿长踩死了他的隐鼠的生气和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求已久的《山海经》之情,文章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把儿时在百草园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互相对比,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五猖会是一种庙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是摧残儿童天性。在《狗? 猫? 鼠》里,鲁迅清算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朝花夕拾》不是为了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到了成年再翻翻这篇散文集,你一定会有所回忆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它让我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的成长、命运而跌宕起伏。
它描述了保尔在逆境中炼就了坚毅顽强的性格,百炼成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他负伤退出战场时,他仍然不停地努力贡献;当他被诊断神经中枢有问题时,他一如既往地工作。之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打击,可他依旧没有放弃,而是接着与命运做斗争。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拥有顽强的毅力,树立崇高的理想,理解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要努力学习,在生活中不断磨练,在苦难中学会坚强,保尔就像一座灯塔,照亮我的人生,引导我不断地前进。
我们这个时代,遇到困难,只要勇敢地去面对,我们就会发觉,我们也拥有毅力。人的一生五彩缤纷,有着酸甜苦辣。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是一种积累。在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必须时常磨练自己的毅力。
毅力也需要耐心,只有这样坚不可摧的毅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获得成功。
读了这本书,它让我领悟到: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终生、顽强拼搏,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主人公保尔,他的人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毅力使自己活了下去。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所以,我要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为学业而奋斗,永攀高峰。 罗曼*罗兰说过的:“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童年》读后感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
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连的高尔基3岁就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
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博士教育网www.6mx.net.cn 整理)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
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
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
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起先不怎么样,可后来又成了好友。
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
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博士教育网www.6mx.net.cn 整理)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
而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00字
2008-08-11 22:51
一打开《格列佛游记》的目录,详尽有趣的内容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国、大人国„„一看就知道一定十分的有趣。我便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
利立普特,也就是小人国。这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国家,那里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错,对人对事也很清楚、明事理。但他们的政府实在是不怎么样,国王听信小人的谗言,朝政之内拉帮结派、尔虞我诈,根据绳上舞蹈选拔官员,与邻国有连年征战。作者在这里其实并不仅仅写了利立普特的故事,更是讽刺了当时的英国政府,当时的英国朝政内也与利立普特相似,托利、辉格两政党争权夺利,英法两国战乱不休。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处,因为当时英国内的作者看到利立普特就会联系到自己的祖国。作者的描写十分的生动,让人仿佛就跟着他在利立普特畅游,看见的那些可爱的小人。
布罗卜丁奈格,也就是大人国,这里的学术不发达,但却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布罗卜丁奈格的国王性格儒雅、聪明、善于思考,格列佛给他讲述的有关英国的事情他听的很认真还提出的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主张。他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蔑视权利、主张和平。在格列佛的眼中,他是一个理想君王的形象。但作者在描写这里的人时,却扩大了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觉得的这对于人类的讽刺有些过分。
勒皮他飞岛国,作为读者,我十分厌恶这里愚昧的人,这里的人只回研究数学和音乐,对于其他的学科不闻不问,十分轻视,他们的飞岛是一个固定在金刚轴上的飞行器,据说写这个,作者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皇家学院对飞行器的研究热情。这里的人研究数学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真是十分的讽刺啊。
名人传读后感
六年级
其它
12169字
2009人浏览
ew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