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覃达云
授课班级:四年级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1日上午第四节
授课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很多李白写的诗歌,相信你们都还记得有一首送别诗,叫什么?(《赠汪伦》)。谁能把这首诗背诵给同学们听?是阿!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背后两句。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送别诗。
二、解题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
之:去,到。
2、齐读。
三、初读古诗
1、学习生字。
2、指名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
四、划出诗的节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指名读
2、师范读
3、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能读出节奏美。
4、齐读。
五、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过渡: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2、学习前两句。
(1)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地名:扬州
(2)提出问题:为什么是“西辞”呢?(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诗中还有这样的
词语,注意到了吗?(下: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茂盛,像浮动的烟雾。(注意讲解与如今烟花的区别)
(3)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解释“尽:穷尽,消失”“天际:天边”的意思。
(1)提出质疑: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为什么又唯见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2)解决问题
4、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5、全班同学深情地朗诵诗歌。
(师生同读)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九、作业:
收集送别诗句。抄一抄,背一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年级
记叙文
936字
92人浏览
预言的前方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