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一、导入新课,交流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来着?
师:好,读2遍课题:杨氏之子。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我,题目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出自哪本书?这本书是谁写的?
师:读一篇文章,我们一定要先弄清题目的意思,还要关注它的作者,这点非常重要。刘义庆是江苏徐州人!我在学习的时候,不但记住了作者,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而且我还进一步研究,既然这个杨氏之子那么聪明,那么厉害,那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于是我翻了好多资料,请教了好多专家,终于知道这个小孩叫杨修。(师板书:杨修)
师:但是,不是三国时候的杨修,是南朝人杨修,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后来非常得有成就。这是我在学习的时候弄懂的一个问题,比你们多得了吧?比你们收获是不是多一点?
二、解决字词,走入文本。
师:我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通过看资料,通过请教别人,于是我比你多了点儿收获。下面,咱们交流第二个问题。
(师板书:诣)
师:咱们交流对这个字的学习,它读什么? 诣(y ì)。
师:噢,都认识。我们一起读„„
师:这个字在哪句话里面?找出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对了,在这句话里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君平诣其父„„ (众生朗读)
师:好的。你在自学的时候,把它的意思弄明白了吗?它是什么意思? 师:“诣”是拜见的意思,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是在哪里得到这个解释的?
师:书中,哪本书?我看的课外书
师:课外书。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来,握握手!
(师生握手)
师:你看,这就叫会学习。虽然他说地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自己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就比你们多了一点收获。这个“诣”不是一般的“拜见”,而是指拜见长辈、拜见他尊敬的人。这位同学说的下级拜见上级叫“诣”,也有这个意思。看看,我们俩的收获是不是比你们大呀?就要这样学习。好,我们继续交流。
这篇课文里有一个词,非常关键的一个词„„(师板书:聪慧) 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读读„„
师:“聪慧”的“慧”,什么意思?这个“慧”是智慧的意思。
师:不错。古代这个“慧”字和“智慧”的“慧”通用。但是,我又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慧”有八种解释。第一个是仁爱,第二个是好处,第三个是善,第四是理„„一共八个解释,最后一个就是聪慧。看来,我的收获又比你们多了点,是不是的?
师:这里的聪慧是指杨修聪明过人。我在备课的时候,有别的老师听到我读课文说:“老师,最后一句读得不对。”我不知道你们预习的时候最后一
句话是怎么读的?你们觉得该怎么读?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他跟我读得不一样。我开始是这样读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把“家禽”连在一块儿读了。那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分开来读? 师:噢,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那我连起来读有什么不对吗? 师:不是牲畜。
师:不是牲口。那是骡子、马、牛,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指什么? 师:是指鸡、鸭、鹅等,牛、羊那是牲畜。明白?
师:看来你们的预习比我好,这句话读得比我好。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棒极了。这点我是跟你们学的,你看我读得对不对?(师朗读该句)行吗?
三、解释句意,翻译文本。
师:看来交流非常必要。通过预习,通过自学,这篇古文的意思读懂了没有?
师:懂了,这么自信?那好办,我念一句古文,你们用白话文解释一遍,行不行?
师:好,听好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家的儿子九岁,十分聪明。)
师:不用增减一个字,这就叫会说话,果然第一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了,再往下听。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有一天,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可是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他就叫出了
这个孩子。)
师:嗯,就把杨修给叫出来了。说得多好啊,预习得不错。我们接着来,为设果,果有杨梅。(杨氏子为孔君平摆设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不错,再往下听。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修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个小孩听了立刻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四、背诵展示,深入文本。
师:果然学得好啊!既然意思弄明白了,咱们交流交流朗读。于老师读了好几遍,都能背下来了,你们自学的时候读了几遍?
师:肯定会背。是不是的?有备而来的同学一定会背。我先背还是你先背啊?你们先背?好,你先来!
师:掌声送给她,棒极了!(生鼓掌)如果每一次上课都预习地那么好,老师就“下岗”了。(全场笑)还有谁来背?
师:哪一位?请站起来。
师:果然声音洪亮,字字铿锵有力,掌声送给他。(生鼓掌)读文言文虽然要注意停顿,但是声断,气不断,下面想不想听老师背诵啊?
师:看我的表情,看我的动作。表情表情是表达情感的,表达意思的,还要注意我的动作。
(师走到黑板前,面向全体学生,朗诵课文)
师:《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手势:数字九),甚聪慧(手竖大拇指),孔君平诣其父(双手作揖),父不在(摇手),乃呼儿出。为设果(手指桌
面),果有杨梅。(师沿着桌子来回踱步,目光注视桌面,并指着桌面)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作抬头回答状)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我说得对不对?表情和动作能帮助你理解。像老师这样练一遍,好不好?每个人单独练习。大家放开练,活泼一点,全体起立,我给大家起个头——《杨氏之子》,开始„„
(众生朗读,并模仿老师动作)
(读毕,全场掌声)
师:你看,加进了动作有意思吗?请坐下,学语文很有意思的,不要那么拘谨。现在,你觉得你自学时候练的朗读和老师备课时候练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吗?有不同吧!是不是老师读得比你们稍微好一点?
师:那么有没有人想要和我比试比试的?大胆地举手,走到前面来。有谁?刚才这位男同学,来„„
(生走上讲台)
师:是你背诵,我做动作呢,还是我背,你做动作?
师:你做动作还是我做动作?
师:好,来!我扮演杨修。
杨氏之子(艾华)
四年级
其它
4241字
457人浏览
Elviser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