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案
一、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是冰心于1947年创作的一篇语言和意境都很优美的哲理性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去阐述,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喻示成人的生命历程之丰富多彩,同时也提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到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辅相成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乐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辟又富含哲理,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深刻的人生启示。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很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朗诵视频易激发学生的联想的想象能力,通过图文声三者结合,能把优美的文章形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不同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给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真正做到把课堂留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字词,理清文章说理思路。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结合文章,联系自身实际,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赏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2、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二、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激发导入:
生命是什么?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2、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第一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超人》等。“冰心”是她1919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起用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不仅是母爱和童心的抒写者、赞颂者,更是伟大自然的歌者。
3、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该散文的一个名家朗诵视频,学生跟着默读。(诵读法)
4、掌握文中重点字、音。
巉岩(ch án yán ) 休憩(xi ū qì)骄奢(ji āo shē)清吟(q īng yín ) 荫庇(y ìn b ì) 芳馨(f āng x īn ) 怡悦(y í yuâ)云翳(y ún y ì) 一泻千里(xi àn) 璀璨 (cuǐc àn)
5、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分组讨论法)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探究法)
a “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b 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c 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a “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b “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c 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
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6、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 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a.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b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
“美在形象”赏析:
a 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相关动态图片,然后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请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族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b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展示相关动态图片,然后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谈生命教案
初一
议论文
4754字
164人浏览
天空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