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三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三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 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齐读,指明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可言” 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时,注意“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生字组词
2、词句积累: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雁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读一读大自然神奇的语言。
二、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6 大自然的语言
初二
记叙文
2247字
372人浏览
kemu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