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的风格
风格是花园设计中需要优先确立的内容,本章重点介绍各种风格的特点和如何选择适用的风格。
一、花园风格的分类和特征
(一)布局上说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1、规则式风格的构图多为几何图形,垂直要素也常为规则的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规则式花园又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对称式有两条中轴线,在花园中心点相交,将花园分成完全对称的4个部分,规则对称式花园庄重大气,给人以宁静、稳定、秩序井然的感觉;不对称式花园的两条轴线不在花园的中心点相交,单种构成要素也常为奇数,不同几何形状的构成要素布局只注重调整花园视觉重心而不强调重复。相对于前者,后者较有动感且显活泼。
2、自然式花园是完全模仿纯天然景观的野趣美,不采用有明显人工痕迹的结构和材料。设计上追求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美学境界。即使一定要建的硬质构造物,也采用天然木材或当地的石料,以使之融入周围环境。
3、大部分花园兼有规则式和自然式的特点,这就是混合式花园。这有三类表现形式,一类是规则的构成元素呈自然式布局,欧洲古典贵族花园多有此类特点;第二类是自然式构成元素呈规则式布局。如北方的四合院花园;第三类是规则的硬质构造物与自然的软质元素自然连接,新近的上海别墅庭院大部分场地尽管不对称,但靠近住宅的部分还是规则的,你可以将方形或圆形的硬质铺地与天然的植物景观和外缘不规则的草坪结合在一起。如果一块地既不是严格的几何形状又不是奇形怪状的天然状态,此法可在其中找到平衡。
(二)从文化特征上分为三大类:中式、日式和欧式
1、中式花园有三个支流:北方的四合院花园、江南的写意山水、岭南园林;其中江南园林成就最高,数量也最多。中式花园有着浓郁的古典水墨山水画意境。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忌讳一览无余,讲究风水的”聚气”,花园是由建筑、山水、花木共同组成的艺术品,建筑以木质的亭台、台、廊、榭为主,月洞门、花格窗式的黛瓦粉墙起到或阻隔或引导或分割视线和游径和作用。花园植物有着明确的寓意和严格的位置。如屋后栽竹,厅前植桂,花坛种牡丹、芍药,阶前梧桐,转角芭蕉,坡地白皮松,水池栽荷花,点景用竹子、石笋,小品用石桌椅、孤赏石等等。
2、日本花园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辩,中国园林从模仿自然山水向文人山水过程中,日本园林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本花园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
(1)筑山庭和平庭
池泉式指园林构架以池塘和流泉组合为主景观,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地形上筑土为山,平庭对应于筑山庭指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园林规划, 在平地上追求深山幽谷之玲珑,海岸岛屿之渺漫的效果;筑山庭和平庭都有真、行、草、三种形式,真庭是对真山真水的全方位模仿,而行庭是局部的模拟和少量的省略;草庭是大量的省略。
(2)枯山水和池泉
枯山水是日本花园的精华,实质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追求禅意的枯寂美。枯山水有两种寓意对象,一是山涧的激流或瀑布,日本称之为枯泷;另一种是海岸和岛屿;池泉是微缩的真山水,池泉一般是园景的中心,枯山水与池泉都是在自然布局的水池中设溪坑石代表岛屿,与岸相连的驳岸称中岛按不同位置分别称为龟岛、鹤岛、蓬莱等名,立在水中或砂中的岩石有更多名称,在此不再赘述。
(3)茶庭
茶庭也叫露地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茶庭的景观作用己大于实用功能。茶庭式园林一般是在进入茶室的一段空间里,按一定路线布置景观,以拙朴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联想到清冽的山泉,以沧桑厚重的石灯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有很强的禅宗意境。
(4)坐观式、舟游式、回游式
日本园林多以静观为主,特别是小园林,其观赏角度只有一个,虽在园路,也只是看而不是让人走进去赏玩,故称为坐观式园林。回游式与此相对应,是可以供人走进去赏玩的,其观赏角度有多个,可以做到移步换景。舟游式是以游船为交通工具的回游式园林。在大园林中一般是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大一些的庭院也可用回游式。
3、欧洲花园的风格有五个分支:意大利式台地园、法式水景园、荷式规则园、英式自然园、英式主题园。从前到后各国的花园的发展一脉相承。 意大利半岛多山地,建筑多依势而建,花园前面开辟出“梯田”式的台地,中间引出中轴线,中轴线的两边种植高耸的杉、松类大树,平台、花坛、雕塑等小品对称布置。意式花园主景多是在中轴线的宽路上设置雕塑或花坛,少有水景,即使有也是盆式的小喷泉。意式台地园传入法国后,法国以平原为主且多河流湖泊,故花园设计成平地上中轴线对称均匀的规则式布局,不同的是,法式花园常将圆形或长方形的大型池塘设计在中轴线上,沿池塘两边设平直的窄路。后来荷兰人将树木修剪成几何形状和各种动物的形状。与此相反,英国人则更喜欢自然的树丛和草地,尤其讲究借景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花卉的形、色、味、花期和丛植方式,出现了以花卉配置主为主要,内容的“花园”,乃至以一种花卉为主题的专类园,如“玫瑰园”、“百合园”、“鸢尾园”等等,以致一提起欧陆式花园,就会联想到大片的草坪,孤植的大树,成片的花径美景。
二、花园风格的选择
除了个人的喜好外,做什么风格的花园主要受地形、建筑、家庭成员等方面的限制。当你对场地进行测量和分析时,你会发现,场地的独特性已经预示了花园的风格,通常而言 ,不规则的场地更适合做中式,尤其是“L”形、“回”字形、“凵”形的庭院,中式风格的移步换景手法能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小而方的庭院更适合做日式花园,大而方且建筑居中的庭院用欧式更好。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法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达到最佳境界。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一、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景深增加、层次丰富,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借景有远借(如远山)、邻借(如大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二、添景
添景是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改变此状况的构景手法。山和塔在远处,如没有中景作过渡,就显得虚空没有层次,若添置树木、花卉等补充点缀,画面会更加完美。昆明湖是前景,万寿山是后景,它们之间由于添置了长廊,画面顿时显得生动活泼、完美和谐。
三、框景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可采用门框、窗框、洞框、廊柱框、乔木枝干抱合框等,框景可将散漫的景色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步移景换达到画境,实属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集合。扬州瘦西湖的月亮门亭是框景最典型的佳作,透过一门可观扬州标志性景观五亭桥,“一门留景五亭桥”,凡到此的游客均要摄影留念,同时还可尽收白塔于另一门之中。
四、漏景
漏景是通过花墙、廊壁各种造型的花窗、漏屏风、树枝叶隙、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壁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构建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法。
五、对景
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我国园林中应用甚多,因我国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于全园主要部位,这样平坦的水面就构成一个较好的对视空间。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山、树、竹、石、亭桥、楼阁、厅堂、廊榭等均可成为对景。
六、抑景
抑景是把园林中最好的景致暂时隐藏起来,然后再展现出来的构景方法。“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是抑景手法的主导思想,可产生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园林多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作抑景,把主景和最美的景致遮挡起来,不使其一览无余,在游人渐达佳境时突然展现,提高艺术感染力,获得最美的享受。如游人由颐和园东宫门进入,出仁寿殿沿玉澜堂四合院东南侧小路南行,此时一座土山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七、障景
障景是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设置屏障,既遮挡不利于表现园林景观美的景物,同时又为园林增加景致的设计性屏障景观。前方如有不雅场地、建筑、器物等影响园林景致,多建造富有韵味的遮挡性景物,用来遮挡视线,同时增加园景。如园路前方的照壁、园路两侧栽种的密闭松墙等。
现代:园林=别墅?
在演讲中听到陈先生反复强调园林是“住宅的一部分”,于是想到古代园林皆为贵族私有制,而在现代社会中,提起园林人们多会理解为“公园”。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带着一些疑问,笔者在会后采访了陈天趣先生。
陈先生一脸严肃地答道:不是这样的。以前园林是贵族私有的,现在没有这些等级了。所以陈先生认为现在的园林,相对古代“贵族私有”来说,应当是一个相对“普众”的概念。“大家都能住上园林。”但是目前这种标准达不到,所以它还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享受。
(陈天趣先生非常欣赏的苏州“网师园”)
总的来说,现代园林是要在现代住宅空间中去得以延伸的一个概念。现在来讲,园林是“别墅”的概念。住宅没有那么大?没关系。“一个平方也能是园林。现代社会中,园林是被分成若干小块存在的。”
在陈先生看来,园林是对空间的充分利用。没有浪费、没有死角,把空间的层面做得非常大,让它在无论精神上还是视觉上都给人“非常大”的感觉。
(陈天趣先生非常欣赏的苏州“网师园”)
园林VS 公园
那么街道花园、普通公园等“城市景观”是园林吗?也不是!陈先生非常严守他的“园林观”。
陈先生严格区分了这两者的区别:公园是老百姓休息之余,遛狗、散步、打毛线、打球的地方,所以会有各种功能性设施;而园林则是属于住宅区域内,是把大自然搬回家用来享受的,园林是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现代别墅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
至于很多生活小区里都会辟出专门面积打造的绿地花园,陈先生也认为其不是园林。“最起码它没有封闭式的围墙,完全暴露在外面的不能叫园林。”
(陈天趣先生非常欣赏的苏州“网师园”)
空间的“公”与“私”
接着,陈先生就细细给笔者讲起空间“公”与“私”的区分来。
说到园林,应当是强调“私”的空间感,要让人藏得住隐私,有自由自在的感觉。这就必须在设计上考虑好。现在有些公用住宅,辟出空间来做小园林,但它所用的墙是金属围栏,透,这样的“墙”没有一丝保护功能。
而公园就是“公”字走先的。公共设施、开放式的环境。“所以你不能在公园里打赤膊什么的。但问题是在自家园林里也不行——现在私家园林都是,你家对着我家我家对着你家,自由和隐私的感觉也不太有了。” 所以说园林和公园的设计出发点是非常不一样的,只是林中的某些“公用”的要素,可以延伸到公园中。
景观杂说
高三
其它
8740字
128人浏览
春天的故事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