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康保一中语文学案 编者:郑晓菲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高考“时评类材料写作”审题立意 专项训练
一、新闻材料
“最美深圳女孩”:被商业戏弄的丑闻
“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直流口水,被一名过路的女孩瞅见了,这位名叫文芳的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地喂进老人的嘴里。”这名被誉为“深圳最美女孩”的主人公,出现在2013年3月25日中新社的一篇配图报道中。
然而仅仅一天后,就有人爆料:整个爱心行为可能是某商业展览的炒作。“事发地点在深圳东门老街,不是文中所说的欢乐海岸,而且是事先策划的。”一位目击者称,图片共拍摄了两次,分别为3月24日和25日下午,女孩给老人喂饭仅仅是为了摆造型,整个过程持续几分钟,与她同行的一男子拍照后,他们便离开了。“最美女孩”并没有帮助老人寻亲,更没有真的将老人带走。根本没有将老人接走。 一时间,网友的拍砖和骂声涌来,面对网友与媒体的质疑与批判,当事媒体最初矢口否认,但终究真相遮掩不住,3月28日凌晨,制假涉事记者郑小红和通讯员石金泉通过中国新闻网的官方微博向公众公开致歉。 二、写作解读
(一)假造“善良”是大恶
最美和最丑之间,其实只有一线之隔。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尊敬老人、善待乞丐,比如媒体此前报道的为老年乞丐雨中打伞的女孩,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女护士,这些理应受到礼赞。她们纯粹而本真地用一己之力坚守美好,既为受助的老人带去温情,更给社会增添人性的温度。公众在激赏善举的同时,内心也受到了净化,类似好人好事多多益善。而这名泡沫化的“最美女孩”却是丑的,也许她本身就是一个道具,其背后的导演更应受谴责。消费公众善心,这是不可原谅的。今天,公众为一些慈善机构缺乏公信力而扼腕,如果再放任来自民间的伪善心大行其道,势必对慈善产生摧毁性打击——谁还会相信好人好事? 谁还会存善念、行善举? (二)新闻操守不可丢
通讯员石金泉是一名知名拍客和网络推手,常向当地多家媒体供稿。通讯员供稿很正常,但媒体不该不经求证就直接采用。不是自己采写的稿子却署上自己的名字,没在现场也不核查,与其说这是粗枝大叶,不如说这是丧失职业操守,背叛新闻伦理。如果没有这家正规媒体的报道,这则策划的新闻不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这是在消费大众的情绪。对最美人物的好感、对正能量的渴求、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富裕却无良群体的憎恶,都能被拿来煽动或发酵,在大众不自觉、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一股由策划者操纵的力量。这是严重失掉新闻操守的行为,新闻从业人员当引起警醒和思考。“深圳最美女孩”事件,见证了人性中的丑陋与猥琐。那些为了一己之名利,而欺骗整个社会的人,必须受到谴责。 三、适用话题
炒作、闹剧、浮躁、远离欺骗、职业操守、弄虚作假、媒体公信力等。 四、精彩题目 1、《莫让善行变了味》 2、《勿使炒作迷人眼》
3、《诚信,让每一步走的优雅》 4、《谁来为爱扶贫?》 5、《请为诚信保鲜》 6、《真爱诚可贵》(虚假之爱要不得,造作之爱可休矣,真爱不需要作秀等) 7、《莫让名利遮真情》(莫使真情惹尘埃) 8、《少一些虚假,多一些真诚》 9、《重拾遗失的爱与美》 10、《谁来为虚假买单?》 11、《新闻失真谁之过》 12、《且慢拍砖》 13、《丑陋的道德演出术》 五、相似文章阅读
缺德的善意
谢三秀抱着癌症女儿跪地求捐款一事,连日来经过媒体报道,可谓一波三折。昨日,事件的炒作人石金泉接受记者采访时再度回应,称谢三秀知道炒作,他花了一日说服谢三秀配合,他所做的网络炒作以15000元起价,但这次没收钱。据了解,网络炒作已形成产业化,炒作背后有利益链条。网友多作谴责,认为石金泉的炒作透支了社会的善意,伤害了网络的诚信。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缺德”的炒作,从求助母亲当街爬行的屈辱开始,到广大网友被骗同情、捐助收场,社会道德的伤口被撕扯得鲜血淋漓,社会大众的心里无不被一种强烈的痛感所折磨,甚而包括那位千恩万谢的受助母亲在内。策划者说,虽然这样做虽然让道德很受伤,却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网友说,不能为了救一个人,去伤害整个社会。
这次“缺德炒作”所引发的舆情轰动和网络涟漪,显然都非以往诸如芙蓉姐姐、贾君鹏、犀利哥等任何一次网络事件可比,用不道德的手段,谋求道德救助,也颠覆了过去我们对网络推手炒作的道德和价值评判,善意欺骗所放大出的现实无奈与无助,让人很难再用是赞许还是指责、欣慰还是愠怒来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感受,就如同身陷道德荒漠,只有迷茫和焦渴。 事实上,跪行救女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恰恰就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缺德”的方式?这一“缺德炒作”又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不难想象,推手“金泉少侠”为这一策划可谓煞费苦心,而那位无助的母亲为接纳这样的炒作方式也曾经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最后下决心付诸实施,显然是无其他路径可走的万般无奈之下的破釜沉舟,在撕破脸皮的同时,也撕开了道德的伤口。 我们不能不追问的是,如果在现行社会道德框架能够支撑起那位癌症幼女求生的希望,如果现有的社会慈善救助机制,能够让女孩母亲不至于走投无路,如此“缺德”的网络事件还会发生吗?那位网络推手又何须冒着遭万人唾骂的风险,用不道德的方式给那一对弱母女提供道德援助?
诚信、道德,不可能孤独存在,不但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更需要制
第 周 康保一中语文学案 编者:郑晓菲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度的扶持和支撑,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一直以来,有关推进慈善、救济机制完善、改革的呼声高涨,政府及有关方面也在积极推进,但制度的破冰毕竟不能如大家想象和期待的那样可以一蹴而就。多少类似眼癌小女孩这样的弱势群体只能静静地等待,这也给推手策划“缺德炒作”留下了空间。
【点评】
1、一个“善良故事”完成了从感人到感伤的大逆转。作者利用“90后女孩给残疾乞丐喂饭”这种易于博人同情和感叹的桥段,“巧妙”地把广告融入其中。但百密必有一疏,图片地点与广告地点出现了错位,这个破绽逃不过网友的火眼金睛。 深圳那个通过编织“爱心故事”植入广告的团队或个人也许没有想到,利用“爱心”来骗取爱心一旦露馅,由爱变恨所释放的就不是正能量,而是“震能量”了。这种爱心被利用、智力被羞辱的震撼式能量,足以彻底摧毁企图传播的对象。一个众所周知的恶人和一个满嘴仁义的“慈善家”干同样一件坏事,人们更痛恨哪一个?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回答。
由于公正与善良的稀缺,时下的人们特别容易冲动和感动。人们对不公义愤填膺,就像找到了愤怒的出气口;人们对善良感动莫名,就像见到了“道德救生圈”。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正是通过操纵冲动和感动的情绪开关,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图谋。 如果要给邪恶评定等级,那么假造“善良”无疑可以获评恶的“高级职称”了。这样的大恶不除,我们的冲动与感动还将被不断地戏弄。
2、不要根据你看到的评价别人,因为你看到的,有可能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的确,在浮躁之风盛行的年代,万物表面上繁华雍容,引人遐想,而背后也许是一地鸡毛……
马可. 奥勒留说过:“我们听到的一切只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只是个视角,不是真相”。
3、当深圳最美女孩不是最美,当整个事件被完全曝光,它背后那并不太说出口的目的性公之于众,它所带来的影响不过是让这个社会更令人怀疑,人心更冷漠罢了,谁来为虚假买单?公开致歉的微小行动又怎足以挽回这有形无形的损失?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我们要的不过是一种真相罢了。 4、“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海子如是说。可惜,当今社会,拥有如此人生认识的人是少而又少,因为,这个社会太浮躁,它鄙视寂寞,远离坚守,它在名与利的联合裹挟下踉跄前行,殊不知这种看似前进的脚步根基不稳,方向错误,它远离人生幸福的本源——宁静安然。
二 例谈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 “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 以下我将结合自己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以2013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
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截取片段),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高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是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 “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例如,面对以“量多体大人海”为特点的“中国式吉尼斯”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 “活动走样的根源”这个角度进行思考: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中国式吉尼斯”的大量产生?为什么某些项目非得与吉尼斯“攀亲”?难道没有“破纪录”就不足以彰显其品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然。
据此,可以从“拒绝浮躁心态”“回归事物本真”的角度来确定论点。 再如,面对中国“土豪现象”,我们也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思考土豪们“大把花钱为哪般”: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中国“土豪现象”也不例外,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其本质来讲,这是物质主义或金钱至上的一种表现,其心理根源主要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希望以金钱和财富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以求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和追捧。还有一些人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想改善生活,于是乎也大把地花钱。 如此思考论述,就使得文章立意深刻,不致人云亦云而肤浅地一味批驳“土豪现象”,将土豪“一棍子打死”。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
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平常我们在QQ 群里或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讲道理、作分
第 周 康保一中语文学案 编者:郑晓菲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析时,观点过于偏激,总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的强调,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对某件事情要么大吹特吹,要么全盘否定——这样就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 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 也更具说服力。
例如,针对“近年来各地惊爆小学生梦想长大后当吃货、当土豪、当高官等实惠理想”这一时事材料,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审题立意。首先,从正面立意:应当理性地看待此种现象——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惊叹与担忧。这是“童言无忌”的最好诠释,是“言为心声”的最好见证。孩子们只是说出了他们的真实而淳朴的想法而已,值得我们用心呵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指责那些想成为“吃货”“土豪”“高官”的孩子。我们必须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小学生的“实惠”理想,在肯定他们这些理想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道德观,教育他们如何通过正当途径成为“富豪”“高官”……
然后,从反面立意:从此类事件中引发对“励志”教育的反思
——虽然我们不必因小学生的理想过于“实惠”而惊叹与担忧,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种现象为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理想不再“高大上”,折射出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励志”教育的物质化、功利化和庸俗化。
又如,针对“春节抢红包热潮”这一时事材料,我们同样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构思行文。
从正面角度立意,针对许多人对抢红包的贬抑观点,提出此事值得点赞之处——科技创新传统,值得点赞: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抢红包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网上发放红包是现代企业运用先进科技和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的商业形态和营销模式进行的改变、促进与创新。我们平常都强调社会要创新,都说要有互联网思维,今年(2015年) 的红包大战,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种创新,是对传统节日进行互联网式的改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参与红包大战,否则就落伍了。 从反面角度立意,针对很多人由于沉溺于抢红包而淡漠了亲情与友情的现实,提出“感情胜过红包,防止走偏”的观点:春节抢红包,全民狂欢,乐此不疲。然而,在享受抢红包的惬意与激情、快乐与温馨的同时,务必理性对待红包文化,防止走偏。互联网红包固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然而无论如何也无法代替传统的春节红包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与满满的祝愿。抢红包作为过年方式的创新,与其它新民俗一样,如果不能稳固亲情和友情,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还是会被抛弃。 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它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例如,针对“高考作文原型遭人肉”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教育反思的角度来立意: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品格教育做得怎样?当下的高中教育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据此提炼出以下观点:品格比分数更重要;人格的缺陷比知识的缺陷更可怕;别在人生的考试中不及格。
从维护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立意:我们需要规范“人肉”搜索:什么部门、什么人可以进行“人肉”搜索?“人肉”搜索之后又该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此提炼出以下观点:“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暴力;规范“人肉”搜索;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从事件的起因的角度来立意:为什么这道作文题会引发考生的极大不满和愤怒?高考作文题命制如何体现“教育公平”?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作文的目的;作文如何接地气;作文与语文教育。
又如,针对“青岛天价大虾”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商家的利益来看:商家唯利是图,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采取欺诈手段实施宰客行为。这样的短视之举,不仅损害了自身的诚信,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城市形象。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短视行为与长远目标;诚信与利益。
从消费者的态度来看: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是该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是应该勇敢站出来、与商家“较真”,结果完全不同。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沉默与较真;忍让与斗争;侵权与维权。 从相关部门的反应来看:当消费者正当权益受到侵犯而寻求有关部门帮助时,有关部门要么反应迟缓,要么互相推诿。正是因为监管缺位或不力,才使得诸多不良事件屡禁不止。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突击式“严打”;呼唤有效监管;根治宰客现象。 从事发地的角度来看:“天价大虾”事件曝光后,又爆出“天价蟹”事件,一时间青岛各种负面新闻云集,城市形象遭受“重创”,“好客山东”亦受连累。 据此提炼出以下话题:城市形象广告;细节胜于口号;恶事传千里。 四、联系现实求拓展
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这也应当是时事类作文的考查目标之一),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例如:针对英国“中式教育”实验这一事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做出如下论述: 无论是一个政府,还是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抑或个人,当我们发现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时,首先应当敢于正视和剖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办法;其次,应当大胆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勇于实验——即使“拿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优劣共存;最后是通过实验,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和参考。 还可再作进一步的拓展议论:
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它的优劣,切勿片面地做出评价,更不可盲目跟风。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个体,一项事业,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方法。否则,就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直至走上不归路。
又如,针对地铁“凤爪女”“瓜子男”事件,我们除了从事件发生的根源提炼出“文明常识”“文明习惯”等话题之外,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提炼出“道德自觉”“违规成本”“法律成本”等话题。据此,可做如下论述: 纵观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我们发现,如果只停留在道德说教或谴责上,而没有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是很难见效的。如今,社会上不乏形形色色的各种“公约”和“守则”,可大多没有规定若违反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会由什么
第 周 康保一中语文学案 编者:郑晓菲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
部门去执行处罚。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能自觉遵守公约和守则的。可是,因为违规成本过低,不少人依旧我行我素,置公约和守则于不顾,屡屡挑战道德文明。须知,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道德自觉和法律处罚的共同维护。 (原载:《鲜素材》2016年3月刊“时事聚焦”栏目《地铁“凤爪女”“瓜子男”》) 总结一下我的不成熟的观点——对于时事类材料作文,可以从四个方面审题立意:一、透过现象看本质,二、辩证角度析问题,三、明确主体作分析,四、联系现实求拓展。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近年来所写的几篇时评类教辅文章,提出的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大师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感谢生成课堂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鲜素材》编辑中心和江苏创一文化为我提供此次与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
感谢后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感谢广东省《文道》杂志社和江苏省《鲜素材》杂志社平日为我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以及对我的悉心指导!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不吝赐教与真诚指导!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方法:三步法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并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款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资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文三步
作文学案
高一
记叙文
11246字
686人浏览
丹丹の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