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泉城》
一、概述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所教的四年级小朋友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山区,从未去过济南,对济南的了解不深。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济南泉水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
4、能通过对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加上恰当的想象,学习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泉水。
2、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中年级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阅读中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复述文章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审美化教学策略
从课文中找到实施美育的切入点,从课文的具体内容中提取出审美点,并把审美点和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习能力,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教育,以美化促优化,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二) 选择性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来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
(三) 引导——发现式学习的策略
对课文中的有些重点句子,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发现问题,找出不懂的地方并主动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有利于启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进行创新思维。
(四) 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要以读书训练为主线,通过读来实现知识内化。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边指导边评议,让学生在情感朗读中推敲、品味语文魅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谈话导入:我们中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也有许多著名的城市。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题目来考考你们。
出示:日光城 重庆
冰城 拉萨
羊城 哈尔滨
泉城 广州
山城 济南
古城 南京
石头城 北京
2、这些城市中,你去过哪儿?那儿好玩吗?能否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生自由发言)
3、评价:有些地方虽然去过,但同学们还是说不清这些地方的独特景致。今天,我们一起到泉城济南去看一看,领略一下泉水的景象,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的?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评价:你读的泉水很清澈、活泼、有气势„„
二、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范读,回答问题,现在你知道济南为什么又叫泉城了吗?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济南 大约 一亩 汇注 悬崖 组成 昼夜 吊桶 粗细 三堆 拎到 趵突泉 晶莹剔透 喧腾
2、交流有不懂的和不理解的。
3、你知道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泉吗?
四、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泉奇异的美,体会表现方法。
1、课文描写的泉水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
2、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指名读)
3、在这段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特别多,大家能否把这些地方读好?
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多人次有滋有味地读课文,以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朗读)
4、听同学们一读,老师似乎已来到了泉城,亲临其境,泉城的泉水是怎样的?你从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5、交流:
(泉水各具形态,让学生想象描述,体会奇丽)
9.泉城
三年级
说明文
4356字
173人浏览
pyxz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