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从2000年至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中,筛选出18篇叙事散文考题。这些考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在这里不涉及,有81个主观题。并对这些主观题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如结构、作用、含义、主旨情感等,将其分为7类:结构类,有13个题;写作手法类,有6个题;语言类,有27个题;情感主旨类,有8个题;人物形象类,有3个题;要点概括类,有15个题;探究类,有9个题。下面是针对这些考题的考点、提问方式以及根据答案总结的答题技巧情况进行说明。
一、结构类
这类试题,考查过13个题,既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在这13个题中,只涉及到总结构组织和安排、开头、中间段落一句话(一段)的作用,这里的作用,不仅指在结构上的作用,还指在内容上的作用。总结构的试题,考查过4个题,中间作用类的试题,考查过8个题。
其中开头作用类试题只考查过1个题,提问方式是:开头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思路: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埋下伏笔;渲染气氛;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如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中开头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文中内容具体进行分析。
接下来就总结构和中间结构作用类两部分进行叙述:
(一)总结构类
总结构类型的题,考查过4个题,它指的是题干往会出现“结构方式”、“构思方式”等关键词语的试题,是怎样安排材料、组织材料的试题。主要是考查行文的脉络层次和作者的构思,包括文章的结构方式、线索、构思方式。
提问方式有:第一类是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加以分析。第二类是请结合全
2 文谈谈某物在文中的意义。第三类是写出文章中的隐喻性的表达结构的关键词语。第四类是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那么答题时,第一类,首先要考虑的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三种,需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对结构方式进行判定,然后结合文章来进行分析。这种考题方式很常见,考生也很容易作答。
第二类和第四类实际上都是考查文章线索线及作用。首先要明白能够作为线索的有: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等,我们就可以在文中很容易找出来,接下来分析线索的作用。2011年 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铁铃铛是全文的线索,实写铃铛虚写爸爸;铁铃铛的命运象征爸爸的命运;铁铃铛寄寓了勉儿和爸爸之间的深厚情感。
第三类试题,回答时,根据题干提示以及要求入手,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分析,可以从与文章的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概括。如2006年全国卷《绵绵土》中已经给出文章很明显的表达结构是沙漠—绵绵土—沙漠,让再写出隐喻性的表达结构。那么怎样找出隐喻性的表达结构是关键,应首先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从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上考虑。沙漠既是作者的故乡,也是孕育作者自己成长的地方,比喻为“母体”。 并且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母体”,所以另外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也就出来了,就是母体—沙漠—故乡。
这一类试题,虽然都是针对文章的总结构,但提问方式不同,答案各异,因此,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审题。
(二)中间结构作用类
中间结构作用类试题,考查过8个题,指的是一句话的作用,或一个段落作用,并且题干中往往出现作用、用意和好处等关键词。
提问方式有:中间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中间
3 情节或者某句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题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考虑,在结构上,与前文相照应,与后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在内容上,总结上文某某内容。如2009年安徽卷《往事》“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为后文做铺垫,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 的情感变化的铺垫;在内容上,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爱。
总之,考查作用的问题,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很重要,在答题时,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并且还要判断它是在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位置。
二、写作手法类
写作手法类的考题,考查过6个题。考查的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的艺术手段,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通常会有这几种考查方式:
(一)考查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的题,考查过2个题,提问方式:文章中运用哪些表达方式表现这一内容;分析文章中的某某描写。
在答题时,对于分析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接着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方式在文本中是怎样体现的,最后说明该手法有何效果或作用,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分析文章的某某描写,这类题已经给出了表达方式,考生只需直接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表现出什么内容即可。如2012年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答题时,找出抓药细节描写的部分,通过描写 “瞟”、“称”、“添”、“减”、“包”等一系列动作,运用了白描手法,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二)考查表现手法
4 现手法的考题,考查过3个题。考查时,有以下提问方式:
1. 分析文中表现这一内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题思路:首先指出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接着结合具体文本说明该手法有何效果或作用,最后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 分析文章具有XX 特点。这类试题,特殊之处在于题干中指出了特点,答题时,只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如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问道:“请分析文章先抑后扬的特点”。这道题的关键是明白欲扬先抑的概念,找出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是“抑”的部分;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是“扬”的部分,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还有一类特殊的试题,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叙述顺序。如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问文章在叙述方式上属于XX 。在答题时,首先考虑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插叙是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而第三段是回忆私塾教育的顽劣度日,属于插叙的内容。
(三)考查修辞手法
这类试题,考查过1个题,直接询问文章某处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答题步骤: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如2010年天津卷中,文章第2自然段中,描写植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题时,要依据答题步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植物的具有人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这些植物的喜爱。
三、语言类
散文的语言尤被称道,具有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具有凝炼、干净、富有哲理的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在81个题中,关于语言类的涉及到27个题。其中语言含义类有13个题,语言赏析类有12个题,语言特点风格类有2个题。也就是说几乎每篇叙事散文都有语言类的试题。语言类试题,考查的是通过理解语言来感知语言的美妙与深邃。接下来,就对语言类进行简要说明。
5 (一)语言含义
语言含义类,主要是要求学生解释语言含义。含义分析分为词语含义分析和句子含义分析两大类。考查时,句中都会出现“含义”、“内涵”等关键词语。
1. 词语含义
词语含义的理解,考查过5个题,它包括词和短语含义的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关键是词不离句,要从词的比喻义寻找本体释义;理解代词义要寻找上文有关说明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引申义,隐含义,概括义,则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作者的感情、观点以及文章主题,从词语所在段落以及相关段落中寻找释义。如2015年高考试题中,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它的表面义: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隐含义: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临时义: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答题时,不一定是三个意义要全部出现,一定要结合文本,灵活解答。
2. 句子含义
句子含义分析题,考查过8个题,有以下几种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某句的深刻含意。(2)谈谈你对某句话意思的理解。(3)某句,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的含义?
含义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答题时需要从基本含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三个方面考虑。基本含义是指词语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指句子的隐喻意义,哲理意义;句子的言外之意,指句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语境和说话人的用意来表现的意义。一般来说,先说表层含义,再说深层含义。也可以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但是基本含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三个意义不一定要全部涉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2011年全国1卷《针挑土》解释“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的含义。表层含义:低调、单纯的黒妮为“我”对“援湘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深层含义:暗示“援湘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黒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言外之意:黒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援湘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结
6 合文章具体内容,合理联系。
另外,若是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则可以切分成几块,分层体会。如2008年上海卷《灯笼红》简析这句话 “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分析,就可以可以用切分法,将其以逗号为界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说的是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后一部分“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说的是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是有精神层面上的滋养。
(二)语言赏析
语言鉴赏类试题,考查的是词语或句子在语言表达、内容情感、写作方法上的特点,这类题题干中会有赏析、妙处、特色、效果等关键词语。同样,鉴赏类也分为两类:词语鉴赏和句子鉴赏。
1. 词语赏析
鉴赏词语考查过3个题,它的提问方式有:文中运用这个词语有何效果,文中运用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首先说出所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手法分析作用,最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如2015年广东卷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划线的词语。“迟迟疑疑”一词,写的是狗的动作,但是本身这个词语是表现人的动作的,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小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之间的隔阂。
2. 句子赏析
句子赏析类,考查过9个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赏析文中句子的妙处,分析文章划线句子表达特色。
答题时,考生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考虑:(1)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2)
7 表达技巧的运用及表达效果;(3)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4)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但是不一定每一方面都要涉及,根据题意,或主要从某个角度回答,或从多个角度较全面、充分地回答。如2011 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赏析划线句子,就是从运用的手法及作用和情感主旨上考虑的。在结构上:收束全文,深化意蕴,余味无穷;手法上:是一个细节描写,以勉儿泪落铃铛这一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他对爸爸的怀念和伤痛之情。
(三)语言风格
这类试题,考查过2个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言特有的格调、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篇文章中人物语言有那些特色?
答题步骤:先用准确词语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若涉及到几种特色,则需分点作答。如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题中问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应该分点作答:1. 鲜明的地方色彩。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2. 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3. 生活情趣十足。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总之,分析语言特点要透过语言看到潜在的内容,具体到某句话去作细致的分析。
四、人物形象类
叙事性散文写作
三年级
记叙文
9052字
905人浏览
樱花泽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