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设计
定安县岭口镇中心学校 王泽钦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授课时间:一学年
教材:整合、自编
授课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一、国学课程的背景分析: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
教师: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课程:国家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
基于以上对各方面的认识与对国学经典内涵的思考,学校将结合实际, 围绕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确立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走进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育人过程。
二、国学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途径,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文学素养为基础,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为目标。与此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二)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
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形成浓厚的以“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为重点的
读书、学习、活动氛围, 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的基本修
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逐步明了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从小做有教养的人。努力提高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同时在没有较大
压力的情况下,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
(三)分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
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
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
发。
4、学用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
力,感受文言精华,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奠定语文基础,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
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5、发展语言。在大量接触经典古诗文的
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
创新、想象等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
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四)各年段教学目标
三、国学课程的基本原则
(一)熟读成诵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力争达到“认
读准确、诵读流利,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够背诵”的目标。
(二)教学相长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要广泛学习国学
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研同步原则: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
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
(四)有效整合原则:学校要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坚持家校结合。
(五)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六)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
齐划一。
(七)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
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热
爱经典为根本。
四、国学课程的内容安排
备注:融入现当代中外名著、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
五、国学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诵读活动中人员、时间的安排。
定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可表演,可吟诵,可配乐读。力争达到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效果。
1、活动责任人:各班语文教师及美术、音乐、体育等科任学科教师。
2、活动时间: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初一
说明文
5427字
3544人浏览
1606818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