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件事作文教学
第一课时
一、听话,找中心句
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一段话)
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 你讲得真好!¡
(老师念第二段话)
(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 真了不起!(走上前) 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 你一共错了4次,第5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
(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仔细观察
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 这是一个橘子。(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 谁来读呢?(一生读)
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 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板书:啊!) 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
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 要——(板书:观察) 。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 。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
(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 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 重量。
师:(板书:重量) 好! 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 味道。
师:(反问) 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
生:(恍然大悟) 香味。
师:(板书:香味) 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 。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 。现在剥开橘皮,你就看到——(生:橘瓤) 一尝就知道——(生:味道)
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板书:写得具体) 。
三、指导写具体
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 那就要展开想像(板
书:想像) ,想像要合理(板书:合理) 。把你想像到的写进去,文章不就具体、生动了?
(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像。)
师:颜色——
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
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形状——
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
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
生:(用手掂了掂 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 你闻闻。
生:清香。(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面前)
生: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
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师:再想开去,它一定是——
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
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 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瓤?(学生数了,共有12瓤。)
师:它看着像什么呢?¡
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生: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瓤) 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
生1:甜滋滋的。
生2:甜中带点酸。
四、学生写段,教师评价
师:我们以“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啊。”开头写一段话。(具体讲了写的格式要求。学生练笔。)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啊! 这个橘子真可爱。
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了,也觉得这个橘子真可爱。
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
师:写得形象。这么一想像,文章就生动了。
记一件事作文教学
五年级
其它
4626字
215人浏览
fengbao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