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案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适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遇到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或主动向老师询问。
学生的复述能力是本文的能力训练点之一,初读时,要求学生理出“我”经历的两件事。同桌之间互相口述,再让几个学生在班上复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再读时,拟才用移情体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针对上述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再交流的过程中,在反复品读人物的对话,以加深理解。
设计理念:教学主要采用“创、疑、究、结”四步教学法,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组织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谈体会,走入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此来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温暖,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解。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解。
教学用具:
歌曲《感恩的心》,视频《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⒈“同学们,你有没有遇到爸爸妈妈坚决不让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时怎么想?后来怎么解决的?你满意吗?”(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做,很烦恼„„)
⒉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也许你的烦恼就不会这么多„„(边说边板书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后,问: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质疑: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指名汇报。
生: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生: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师: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从文中找。 生说师板书:温暖幸福。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师: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是否也会感到暖暖的?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让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一)、出示课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到特别感动的地方可以做批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学习第一件事。
1 、在第一件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学生说,师用课件出示句子 :
(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师:说说这里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让我感动。
师:阿姨为什么推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生:因为阿姨怕松手之后会碰着老奶奶。
师:阿姨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
生:不是。
师: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个阿姨太善良了。
师:是呀,也正是阿姨的善良温暖了我的心,我也很感动,怎么把那种温暖的感觉读出来呢?
指导生感情读。
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生:让座、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师:对,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
生说师出示课件阿姨说的话:
(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
生:我还从阿姨的话里知道了阿姨对她母亲的牵挂。
师:是呀,阿姨有着一颗沉甸甸的孝心,她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 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这种纯洁的爱, 这种孝心,也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动。
2、第二件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温暖?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生:一天,我赔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师: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生:因为作者当时没有说出太难听的话。
师:是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让生自由说。
将心比心
初三
记叙文
3380字
2854人浏览
信丶强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