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周考作文指导
写作主题: 从题目的引子,我们可以看出,此处“泊”解为停留,即导语中蕴含了较为明确的指向:心灵的归依地,灵魂的栖息地,因此,在构思立意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精神层面上去思考。 “主题突出”是应试作文一个非常突出的要求,因此,考试作文一定要强调“主题先行”,看到这个题目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匆忙动笔,而是要给自己这篇作文确立一个主题,当然,这个主题必须围绕题目(话题)来定。那么,“泊”这个题目可以确立什么样的主题呢?
1. 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停一停,让灵魂跟上来。(“停”就是泊)
2.“泊”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3. 在“泊”中才能安静的正视自己。
4. 在“泊”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
基本写作思路和框架
是什么:
1、解释“泊”的含义:泊,就是停。再思考,就是宁静。
为什么:
1、追逐人生理想、功名利禄,太过疲惫。
2、历史上有许多值得泊的精神家园。
3、停泊可以休整身心,从而更好地前进。
在哪里:
1、自然山水、故乡父母、爱人……
2、书籍、诗歌、音乐……
怎么样:
1、主动改变现状,寻找泊的地方,更创建泊的地方
2、摒弃利欲,泊出品味
3、安抚灵魂,提升境界
斜风细雨不须归
《红楼梦》中史湘云说:“是真名士自风流。”我更愿意把这“风流”看作是一段山水情缘,但凡真名士,总和自然有着盈盈如水的关联。山水,是一种风流,是真名士心灵的归宿。
庄子,这位会飞翔的人,也在澄澈的濮水边抛开了世俗杂念,停泊了他的心灵,纯净的秋风,明净的河水,荡涤了他伟大的心灵,自然编造了他的灵性,他也心甘做了守护心灵月亮的树。
这棵树,一伫,便是千年,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在山水之中安放心灵的真名士。
王维便担得起这个“真”字,十九岁状元及第,一生平步青云,官至尚书右臣的他,却在晚年发现心灵有了“日暮征帆何处泊?”的感慨,于是,在蓝田辋川,在清秀的山水田园之间,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从此,心灵不再被物质、权利诱惑,他从迷惘走向了淡泊,也从王维蜕变成了王摩诘。他在佛经中彻悟,唯有松间明月唯有石上清泉才是人生追求,于是他便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恣意之中演绎了真名士的狷介与伟岸!
应该说,是庄子和王维,选择了山水,而山水,却也不时地收留着失意才子,启迪着他们关于欲望与淡泊的认识。
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仕途幻想,都在他一句“不才明主弃”中化为泡沫,好在,襄阳的山水收留了他,他也在“把酒话桑麻”中断了“羡鱼情”,是山水,成就了孟浩然的田园诗情,更成就了他清静淡泊的心灵!
柳宗元亦如此,仕途、人生接连失意时,柳州的山水成了他最好的朋友,那小石潭,让他心灵顿悟,原来,人生的真正境界在于无欲!于是,“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他要将这一径长堤种上清丽的柳树,告知后人关于生命追求的真谛。
伟大的人物都有伟大的心灵,那是因为他们把心灵寄托在那青山绿水之间。正如郑板桥所说:“以天地为囿,江汉为地,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真名士,一直在寻找着盛放心灵的巢,严子陵在富春江上找到了,嵇康在竹林里找到了。三毛在撒哈拉找到了,迪金森在草原上找到了,海子在面朝大海中找到了……当欲望横流于这个浮华的世界,当物质把我们变成负重的蝜蝂,当现实阴霾了我们的心灵,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自然的山水中找一方巢穴,安放我们疲惫的灵魂?
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当心灵出现“日暮征帆何处泊”,让我们秉性“是真名士自风流“沉醉于”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目:斜风细雨(山水)不须归(泊)——题目含蓄蕴藉且紧扣观点,但不符合作文要求,扣2分。
主题:山水是真名士心灵的归宿。
思路:
1、引用提出观点
2、举庄子(濮水边)、王维(辋川山水)事例初步证明观点。
3、举孟浩然(襄阳山水)、柳宗元(柳州山水)事例进一步证明观点。
4、以郑板桥句收束以上四个事例。
5、举严子陵(富春江)、嵇康(竹林)、三毛(撒哈拉)、迪金森(草原)、海子(大海)五个面例并联系现实证明寄情山水的重要意义
6、点题、点材料总结全文。
优点:材料丰富、充分扣题
泊
我们是流浪的歌者,一路高歌且吟且行,走在空旷的尘路上,未曾回望来时的方向,更未曾想过,在何处寻一片净土,让疲惫的心灵小憩片刻,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放达。 然而,终有一天,我们倦了累了渴望拥抱的时候,我们才停下追逐的脚步,问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泊。
回望,我们发现,名誉、地位、金钱、享乐,这些我们所追逐的东西都紧闭着大门,只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呼唤着我的乳名,那是我们白发的母亲,是淡然的故乡。
能让孤单的游子停泊的,大概只有故乡了。
李白与杜甫,一仙一圣,笔下锦句万千,而我只偏爱两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大概只有离开故乡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的牢骚人语,千里的归程阻挡了回家的冲动,却阻挡不了千里归家的渴望,于是,在寒冷的夜里,与一杯浊酒,于月光下翻晒桑梓。
于是,有了这样的梦境。梦里,自己还是当初不谙世事的孩童,与玩伴一起,坐在故乡的小溪边,蓬头稚子学垂纶。梦里,自己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卧看牵牛织女星。梦里,天地安好,一切如常。世间最凄苦的事情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当你想要停泊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渡口,给你这飘零的船儿,片刻的安宁。
所以,趁你还记得故乡的那缕缕炊烟的时,趁你还识得故乡时,趁你还有一个亲人在牵挂你时,回头望望你记忆的村庄吧,那不仅仅是一排房子,不仅仅是几块土地,不仅仅是春天开花秋天落叶的树。当你面对困境无路可走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只有故乡在你身后静静的凝望着你,给你依靠,而这个时候,你的故乡或许就湮没在风尘里给不了你最后一次相见
的机会了,若你连回忆也没有,便只有“天涯一望一断肠”了。
累了的时候停下吧,举一杯清酒,邀一轮明月,在月光下翻晒桑梓,让疲惫的心灵得到停泊,然后,满怀希望再度上路。
日暮乡关何处泊,乡关如歌唤子归。
观点:能让孤单的游子停泊的,只有故乡。
思路:
1、描述游子远离故乡追名逐利,内心疲惫后思念故乡。
2、鲜明简洁地提出观点。
3、以李白、杜甫思乡诗句证明观点。
第二次周考作文指导
初二
记叙文
6092字
148人浏览
5q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