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的开端
记得我十二岁那年,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2看着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②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段导读:作者在十二岁时就准备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 在东北方的深山里, 煤藏离地面很近。土煤窑星星点点, 到处都是。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 挖一个斜洞, 就算是煤窑。4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 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 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 也靠人工。挑脚的得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5[④你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什么?]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 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⑤这句话
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 想叫他带我去。小赵歪着脑袋, 把我左看右看, 笑着说:
“得了吧! 你也挑得动煤? 像个瘦猴子, 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7[⑥在小赵眼里, “我”能不能干
“挑煤”的活儿?]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 咱们俩摔跤试试! ”
1 ☜
2
①“心里像油煎一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心里的焦急程度。 3
②这句话说明作者从小就有责任感。 4 ③比喻。把工人比作狗, 写出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的艰难生活。
5 ④可以看出挑着重担走很长的山路, 是多么艰辛。
6 ⑤进一步说明作者十分懂事, 知道为家里分忧。
7 ⑥“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单薄, 小赵认为“我”根本不适合干这个工作。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 明天早点儿起来! ”
段导读:“我”找小赵商量跟他去挑煤, 他答应了。
要去挑煤, 半夜就得动身。8[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家没有灯笼, 也没有火把。我跑到
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 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 绑在木头棍子上, 准备半夜点着照路。9[⑧艰苦的生活难倒“我”了吗?]
段导读:“我”制作火把, 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 心里当然舍不得, 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10[⑨母亲的行为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我约上小赵, 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 穿过几片树林, 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 还没有一个人影, 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 里面没有灯光, 人都在睡觉。
段导读:“我”半夜动身去挑煤, 赶到地方, 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11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 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 爬上桌去躺着, 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 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浑身疼痛。[⑩使用这个比喻有什么好处?]原来桌子被人抽掉, 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12我爬起来揉揉胳膊, 心想, 出门做工真不容易, 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这里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13段导读:挑煤前“我”就感受到了出门做工的不容易。
我很想多挑一些, 试一试, 挑不动, 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 别找麻烦! ”[对办事人的神态、语言描写揭示了怎样的现实?]
我一赌气挑上就走。14[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个性?] 8
⑦说明了挑煤的辛苦。 9 ⑧没有。想办法制作火把, 说明“我”遇事考虑周到, 爱动脑筋。
10 ⑨母亲舍不得, 又没有办法, “不声不响地”反映了母亲知道“我”去挑煤后复杂的心情。
11 ⑩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 反映了矿上的办事人的冷酷无情, 突出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12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3
办事人员对挑煤工的态度十分恶劣, 进一步表现了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14
表现了“我”坚强的个性。
我挑着煤赶路, 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 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 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 从右肩移到左肩, 换来移去, 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 只好停下来歇一歇。15[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哪知挑东西走路, 越歇越想歇, 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 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我一步三滑, 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16[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段导读:“我”开始挑煤赶路的情景。
爬上山头, 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 肩也肿了, 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 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 一不留神, 脚底下被石头一绊, 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 煤撒了一地。17[
“我”的这些伤痕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我”挑煤遇到的困难。
太阳落山了, 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 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 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就是我挑到车站, 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我怎么办呢?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18[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段导读:“我”挑着空筐回家, 第一次挑煤失败。
一进门, 我一头倒在床上, 一动也不想动, 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19
[
“一进门、一头倒在、一动也不想动”反映了什么?]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 你怎么啦? ”
我说煤没挑到站, 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含着眼泪, 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 不肯下地洗脚。 15
6.3 劳动的开端
五年级
记叙文
6628字
1516人浏览
来一斤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