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系列:材料作文
[题型特点]
材料作文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命题形式丰富多样,有提供材料又提供文题的,有提供材料要求考生自拟文题的,有提供几篇(或几幅图画)材料完成一篇作文的,也有提供一段材料完成一篇或几篇(一般为大小两篇)作文的。
材料作文的题型特点是:①题目提供材料,材料包括文字、图表或图画等。②要求考生依材料作文,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考查角度多种多样;③“题”的变化形式多样,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自由命题;可以是半命题,也可以是无命题(如要求给材料的人写信);也有以中考卷中的阅读材料和考场作文材料进行命题。
材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考生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从考试角度看,由于它能极好避开猜题押题,又能让所有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是一种优秀的题型。
[
例题精析]
例1:
著名主持人崔永远曾经说过:“朋友是那么一批人,是你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找的人,是给你帮助不用说谢谢的人,是惊扰之后不用心怀愧疚的人,是你走麦城也不对你另眼看待的人,是你步步高升后对你称呼从不改变的人。”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以及附近地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了大约一亿四千万年,比只有二百万年的人类历史长多了,它们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可是,很久很久前的某一天(或许是某一时期),它们在地球上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人们有许多猜测。一种猜测是:宇宙行星撞击了地球,顿时天崩地裂,仅尘埃遮住太阳就长达三个月,恐龙因此灭绝。一种猜测是:气候突然变得奇寒,地球表面披上厚厚的冰层,动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饥寒交迫,终于灭绝。另一种猜测是:大批的动物开始不断地偷吃恐龙蛋,天长日久„„还有一种猜测是:恐龙中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还有一种猜测更为奇特:由于恐龙是孵化出雌性还是雄性小恐龙要取决于当时温度的高低,所以当全球气温下降时,恐龙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
次,续写的内容要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续写决不能悖离所供材料的意思,去胡编乱造。续文既要在情理之中,又要新颖独特。再次,要注意续写的重点一般放在情节的展开,情景的描绘,人物的塑造上,要力求生动,富有感染力。写好本题,必须认真阅读命题要求,精心构思中心情节,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例4属于读后感类文体。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一、要有“读”有“感”,即有叙有议。“读”指的是读的何书何文,要有个交代,但交代不是目的,只是作为生发感想的基础;“感”才是文章的主体,但“感”必须由“读”的内容生发而来。就是说,“读”和“感”不能脱节又须主次分明,“读”“感”结合,以“感”为主。二、所感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或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要有真情实感。三、在表达上,要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即使引用原文,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或是须借用原文作为被叙述对象,或是须借用它来抒发感情,或是须借用它来作议论的依据,等等。
要写好材料作文,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命题的载体,读懂材料,就是要明白文字和材料的含义,从而为确立中心服务。如果材料未读懂或理解有误,在作文中未涉及命题所提供的材料,就会使审题失误,从而导致写作的失败。
其次,要明确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有时在材料之前,有时在材料之后,是写作的限制条件。这些要求,大致是文体要求、拟题要求、篇幅要求等。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写作时才不会开“无轨电车”。
第三,加强思维训练。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的定势,将想像和联想等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
第四,要突出一个“新”字。材料作文的写作,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即在“新”字上下功夫。在角度的选择,文章的立意,表达方法的运用,篇章的布局上,要勇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能力训练]
1.提示: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犹犹豫豫,思前想后,就可能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不是吗?想想看,由于鼓起勇气,把握住了机会,你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实验,你可能说出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相反,由于胆怯畏缩,犹豫不决,你可能失去过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你可能和一段纯真的友谊擦肩而过,你可能使集体在一次竞赛中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请你写一篇作文,写出你初中生活中类似经历和感受,或就果断坚定、把握机会等问题谈出你的看法。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要求:①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②字数600字至900字。书写工整,标点要正确。③文中不得写出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
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600字左右。
3. 1996年9月18日,天津社会科学院郝麦收教授与中专毕业的儿子郝丁签订了一份双向自立协议:今后郝丁将独立解决未来生活中包括高等教育、求职、婚育等在内的一切问题,而郝麦收夫妇晚年也不需要儿子赡养。七年过去了,郝丁当过打字员,在酒厂里打过工,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英语专业大专班和经济专业研究生班,现在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人。
亲爱的同学,你曾经有过自立的念头吗?你曾经尝试过自理生活吗?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下面是老师前后两年给王小虎写的评语,两个评语不同的行文风格和表述口气,让你有何感想?它或许勾起了你关于评语的回忆,或许引发了你对此想说而没有说出的心里话。请自选角度作文。或叙或议,或叙议结合。题目自拟,字数在500个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评语一:该生在校表现一般。能按时到校学习,参加班级活动。基本能完成作业。但是,太贪玩,上课爱乱插嘴,做小动作,学习不专心、不刻苦。希望今后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比如:看小说、打球、听流行音乐。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学习,提高成绩,争取进入班上前20名。
评语二:小虎,我们班的小球星。球场上的活跃、课堂上的大胆、生活中的爱好广泛,让你个性十足。看得出,你爱看课外书,肯动脑,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常想,如果在学习中你能像赛场上那样不服输、有拼劲儿,思考问题能更深入、更专注,你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5.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李亦非曾说过:你的成功、你的失败都是由一滴一滴的小水珠组成的汪洋大海。人生就是由每一天、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危机的处理、每一个销售业绩组成的。如果你在小事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你在一生中一定也是一个苟且的人。
关于由“一滴一滴的小水珠”组成成功或失败,你一定会有一些经历、见闻和感悟。
请就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了诗歌、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当今社会的公众理念。各行各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民办事、助人为乐的现象随处可见。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一件自己或别人做的有益于他人的事,也可以写一个勤于为大众做实事的人,还可以讲述一个看见或听见的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可以赞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可以谈谈自己为公众服务的打算,还可以介绍一处对人民大众有益的设施或工程„„
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符合题意,不得抄袭,5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同学和老师的姓名。(可用××代替)
7.阅读下面的材料,可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在《开学致词》中对学生和家长说:
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假若教师装作知晓一切的人,那你们就宽恕他,但不要相信他!假如他承认自己的缺陷,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文是从老的那里抄来的,老的又是从更老的那里抄来的„„
亲爱的孩子们,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的话,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不了解的话,请问问你们的孩子。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②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能决定生活的长充,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②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9.物理学家詹克明在他的《道篇》一文结尾中写道:“人类在学习上已经被迫‘早熟’了。学习的沉重负担已无情地向低幼儿逼来。升学的角逐早已由大学入学考试转向重点高中的竞争,有的地方已转为报考重点初中之争。人生的命运大搏击已压在十三四岁的学童身上„„”面对中考的你,是否感受到了这种升学竞争与命运搏击的巨大压力?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心里话。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附近的地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0.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偏远山区,有一所村办小学和一个姓王的老师。每逢山溪涨水,王老师就守侯在河边,把上学的孩子一个个背过河。溪水刺骨,乱石如刀,王老师在溪水里趟过了十几个春秋,被人们誉为大山里的“人桥”。在这个山区的另一所村小里,老师是一个姓李的娇小姑娘,在惊悸的浊浪里,她背不了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她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造桥,她给领导写信,找有关部门据理力争,还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发动群众集资,不久,河上就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从此,孩子们可以安全顺畅地上学了。
王老师的“人桥”精神是可贵的,令人赞美;李老师的造桥之举是可嘉的,值得学习。然而,这两位老师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这更值得我们思考。请你根据自己对上述两个例子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当前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形势、谈谈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要求:有明确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有一点分析。题目自拟,字数600字。
材料作文
初一
说明文
9081字
647人浏览
小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