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题立意训练
【知识回顾】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高度的开放性:自选角度 、自主立意、自定文体 、自拟题目
严格的限制性: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 不得抄袭
二、审题要点:
1、 找对象(找出材料涉及的的对象)
2、 分主次(分清对象的主次)
3、 抓关键(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比如议论句等)
4、 辨是非(揣摩材料的情感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
5、 查原因(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 辨析人、事、物等方面的关系)
三、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力求比较新颖;
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立意的要求:
正确: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意义;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深刻:一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牛刀小试】
一、初夏的清风吹过,那时花开了,你走过我的窗前,飘来阵阵清香。连蝴蝶也驻足了,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如今的思绪,只为了那时花开。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2
二.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目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五、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六、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其实,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七、有些埋没确会造就、迸发神奇,比如经受亿万年埋没的煤;有些埋没也确会创造价值,
3 比如倔强的根;有些埋没也确会萌生崛起的动力,比如希望的种子——
要求:请你根据材料, 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八、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一篇作文。不要脱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参考答案
一、分析:通过材料关键词语审准立意是至关重要的,“花开”有一定的象征含义。省题立意的关键在于“花”的含义的设定。 “花”当然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具体事物,例如,你可以真的描写一次花开的情景。但这样的构思,较难显示“花”的象征内涵,所以,好的构思,应该把“花”设定为某种抽象的对象,如 青春 、 心愿 、 理想、 美好的回忆 、 美好的风尚等等。 “花开”是有条件的。为什么当时花能够开? 这就是立意之时需要斟酌的地了。 审题时还必须注意:“那时”表示过去时态。这就是说,我们在作文中设定的“花开”,是过去的某一时刻,而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
二、.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三、比喻型材料。“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 四、. 哲理句型材料。1. 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2. 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
4 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的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3. 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五、
(合题) 树立自信 战胜自我, 成就辉煌 赶走内心魔鬼
(偏题)成功路上的“假想敌” 敢闯敢拼方为真英雄
(跑题) 主观臆断定生死 正确面对困难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提纲)
2015高考三轮复习作文审题训练
初二
散文
4836字
375人浏览
13号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