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文批判
当我们热衷于赞美各种各样的优秀作文时,是否该认真地反思一下这些所谓的优秀佳作呢?从建国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到阶级斗争为纲的文艺路线;从大跃进年代的浮夸风,到“文革”时期的社论和大字报;从改革开放时的假大空套,到个性文本的逐渐出现——中国作文,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话语颠覆——重建”的历险。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是没有自主话语的,因此就没有好的作文,更没有好的文学。话语的颠覆,给中国作文套上了至今犹在的枷锁!
在这一期杂志里,我们集中了本刊编委和特约编辑中最强的力量,组织了强大的阵容,对中国作文来了一个“大清洗”式的批判。我们无意于哗众取宠、耸人听闻地夸大中国作文病态的现实;也无意于袖手旁观、冷嘲热讽中国作文扭曲的状况;我们更无意于居高临下地乱下结论、一棒打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指出弊病所在,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是我们的真实心态和最初动机。
诚然,我们也不否认我们在作文上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我们相信,这种成就将会更大、更多。不过,在今天,我们倘若不敢承认、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敢做深层次的反思的话,那才是最大的危险——对自己和他人!
第一辑 程式化
古有八股文,今有作文程式化,作文程式化的表现是把作文的写作当成一种既定格式,一种套路,一种模范,不管是什么题目,都可套用。此祸患尤为深重。甚至已成为教师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法宝。据说,几乎所有的重点中学教师对中学生作文的程式进行过细致的研究,然后让班上的学生人手一种,详加演练,于是乎,每一个同学都对自己的这一套路熟悉到不假思索、下笔成文的地步。
一、引析联结
文本1:
5=0
“5=0”,这看来岂不荒唐!的确这个算式在数学上是不成立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式子却是成立的。
你看这幅漫画,一个人为了找水挖了五个坑,但个个都没接触到水面,结果,一滴水也没找到。这不是意味着他的劳动成果为零吗?这漫画给人一个启示: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事半功倍,甚至像这幅漫画上的人一样毫无意义的徒劳。
事物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办好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都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要经过艰苦劳动才能达到目的。这就要求在办事的过程中,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铁棒之所以能磨成绣花针,是因为坚持不懈地磨;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也是因为它坚持不断地滴。只要有毅力,什么事都好办。现在有一些自学的青年,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决心很大,但学了几天,觉得单词难记,不好学,就冷了下来。这种“五分钟热度”,是什么也办不成的。
总之,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坚韧的毅力。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到“5=5”,而不要“5=0”。
(1983年,广西考生)
“引、析、联、结”是诞生于80年代早期的著名的作文模式之一,曾几何时,这种文本样式几乎统治了中小学生作文教学与写作的全部,甚至被当做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而写进了课本。这种自上而下推行一种写作程式的举措造就了大批擅长此道的考生,也极大地扼杀了作文的个性化、话语的灵动性、表达的创新性。应该说“引、析、联、结”式作文的崇高地位与辉煌成就,古今中外,罕有匹敌——也许只有那盛行过七百余年的“八股文”可与之相提并论。
可想而知,当作文本或高考试卷上充满了相同面孔的作文——大约有二三百万份之多时,批改作文或给其打分将变成怎样一种状况: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人一腔„„老师只能通过极其个别的词语或句子判定一篇文章的好坏。那情形不亚于走钢索,那境况不亚于在炼狱! 文本2:
贵在持之以恒
在炎炎的烈日下,一个农民挥汗挖井。他挖了好几个坑,然而却都中途罢手,最后他终于放弃了这块底下有水的土地,另觅佳处找水去了。
这是一幅漫画展现给我们的情景,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恒心的人是一事无成的,办事贵在持之以恒。(引)
所谓有恒心,就是一个人在认准目标之后,必须集中精力,锲而不舍,一直干下去。无论学习或工作,恒心是非常重要的。古代的圣哲们在这方面有过许多论述。
宋朝王安石和友人游褒禅山之后,由于没有看到那险远处的“世之奇伟瑰怪”而饮恨长叹,后悔自己没有持之以恒,并留下了这篇著名的游记来警戒后人。
正像王安石所说的那样,“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这险远之处的“非常之观”光凭热情与决心是见不到的,必须行万里路,闯万道关!如果缺乏恒心是根本达不到目的,历史上无数事实都验证了这个道理。
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过程中,曾耗费了极大的心血。她要把十几吨的沥青一点点地进行处理,方能提炼出一克珍贵的镭来。当时有人劝她放弃这个“愚蠢的打算”,但居里夫人仍然坚持着。终于,世界上的第一克镭提炼出来了。如果居里夫人缺乏恒心,是不会完成此项壮举的。(析)
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万里长征,也是靠着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恒心,一步步走下来的。倘若没有那种坚韧的精神,也是不能想象的。(联)
勿庸赘述,恒心是可贵的;如果我们办事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是绝对不会成功的。(结) 怎样具备“恒心”呢?首先要认准目标,然后不懈地干下去,不动摇,不徘徊,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祖国“四化”建设的大业在向我们招手,只要我们拿出恒心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完成祖国给我们的大任,看到“世之奇伟瑰怪的壮观”。 (1983年,云南考生)
虽然“引、析、联、结”式作文形成了“一统江湖,千秋万代”的宏阔场面,但写作作为一种独抒性灵、彰显个性、彪炳自我的艺术,仍然在寻找突围的方向!文本2就是一个例子。在完成了“引、析、联、结”的填空后,作者把议论的方向转折到“怎样具备‘恒心’呢”上。看似画蛇添足,实则展示了创新的精神。这篇作文成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满分作文,赢得了阅卷老师的击节赞赏,就是因为那个设问句是成千上万篇文章中惟一的一句。
二、妈妈的手
文本3:
妈妈的手
我见过各种各样的手:蒲扇似的大手,白胖胖的小手,勤劳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最爱妈妈那双勤劳的、充满着爱的手。
记得去年冬天,有一天正下着大雨。我打着伞回家。一不小心,伞掉进了淤泥里,被泥巴弄得很脏。回家后,我怕妈妈骂我,想洗干净。但这样冷的天,下水该多冷啊!于是我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地把伞放到门角落里。
夜晚,我正在里边屋里写作业,忽然听到一阵刷刷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清晰,那么有节奏。我循声走过去,看见妈妈正蹲在厨房的水龙头旁,吃力地刷着、搓着那把沾满了淤泥的伞。我望着妈妈那一上一下的动作,心里感到十分内疚,觉得她仿佛不是在刷洗伞上的污点,而是在刷洗我心底那不爱劳动的污点呀!
天气真冷,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突然,我看见妈妈手中的刷子掉下来了,就急忙走过去,拉住妈妈的手。啊,我这才发现,妈妈的手背又红又肿,高高隆起,手指也肿大了,整个手湿漉漉的,冷冰冰的。我连忙用双手紧紧握住妈妈的手,说:“妈妈,我来刷吧!”妈妈轻轻地回答:“你去学习吧,我刷就行了。以后你小心点。”听了妈妈的话,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回到桌旁,继续写作业。我写得很认真,很专心。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来到我的身边。她笑着说:“看看你的作业。”她把双手在围裙上用力擦干净,就拿起我的作业本仔细看起来,然后慢慢抬起右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高兴地说:“好孩子,你进步了„„”这时,我觉得妈妈的手热乎乎的,是那样温暖,充满了无限的慈爱。我完全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了„„写完作业,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无数双妈妈的手在晃动:将衣袖一直挽到臂膀,在冰冷的水中用力搓洗衣服的手;早晨,提着篮子去买菜的手;夜晚,在灯下批改作业的手;深夜,缝补衣服的手„„
如果说“引、析、联、结”是议论文写作的模式之一,那么“妈妈的手”就是典型的记叙文写作模式。这种文本的源头正是那篇著名的散文——《一件珍贵的衬衫》。
文本4:
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在文本3、4中,如果我们把中心词语换掉,比如把“妈妈的手”换成“一件衬衫”,把“一件珍贵的衬衫”换为“一枚书签”。文本照样成立。“妈妈的手”这类作文样式,看上去极为隐蔽,可是仍然被老师和广大中学生朋友所掌握,运用得极为娴熟,成了作文技法中密不示人的法宝。再看下面几个文本——
文本5:
尝试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尝试的机会,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去尝试了,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当教师的尝试。
那是一年前的事了。当老师的妈妈临时要到外地开教研会议,又正值学校在进行期末复习,妈妈忧心忡忡,想到自己走了,留下学生单独复习实在不放心。那几天我正好放假在家,望着一筹莫展的妈妈,我灵机一动,冲口喊道„„
文本6:
忘不了的一处景观
生活中总有许多东西能在你记忆中驻留片刻,而大多数就像荷叶上露水般,轻轻划过,不留一丝痕迹。真正难忘的,总是拨动了心底最深的那根弦,它永远铭刻于心灵最深处。 今年夏天,我参加上海市三好学生夏令营来到了井岗山,也曾为漫山遍野的翠竹而心醉,也曾被山上的无名英雄纪念碑而感动,也曾为红军战斗的地方而震撼„„而最让我忘不了的,却是那道独特的景观。
„„
文本7:
兴趣
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有的人喜欢钓鱼,有的人喜欢野炊,有的人喜欢集邮„„说起我的兴趣爱好,你肯定会感到吃惊:我喜欢吹芦笛!说到这个兴趣爱好嘛,得先讲一个故事。 那是„„
以“妈妈的手”来为这一文本样式命名,是因为《妈妈的手》是较为著名的一篇。这种模式总是有严格的开头、中间、结尾技术,并且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但有一条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称赞、歌颂的立意中心。一般而言,这种歌颂都有强烈的言不由衷、为文造情的倾向。 三、卒章显志
很多年以前,我们曾一度极力推崇一种叫“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写法和文本样式。所谓“凤头、猪肚、豹尾”是指文章开头精巧、内容丰满、结尾有力。问题在于,当我们搜肠刮肚寻找漂亮的词语,为达到“凤头、猪肚、豹尾”的效果时,我们开始了高唱颂歌,开始了一到文章结尾便禁不住“口痒”的毛病:
为了伟大的祖国,同学们,我们应该„„
为了民族的复兴,我们将„„
或者,我们干脆省去了无谓的过渡,直接喊起了口号:
社会主义祖国万岁!
中国作文批判
初一
记叙文
21768字
514人浏览
CML557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