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全国课标卷作文“任务驱动型”的模式,以材料、导语和要求构建试题的任务驱动。“材料”呈现具体的人与事,设置情境,其目的是让考生明确写作对象,又有所感触,有话想说。“导语”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对考生作进一步的启发和提示,引导考生“评人议事”“因事说理”,既指明思考方向,又限制写作的内容。“要求”则对应作文材料,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同时也暗含对写作条件限制。纵观历年全国课标卷的作文试题,三个要素中,导语和要求比较稳定(这也是所谓“任务驱动型”的模式),变化的只是材料。对此,考生必须注意的有两点:
一、明确写作对象
仔细揣摩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从中选择自己的写作对象。此次作文试题与全国课标卷一样,提供三种“传家宝”,要求考生选择“更有价值”的传家宝来写。这三种传家宝,有属于物质形态的,有关于思想精神层面的,也有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点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一种来写自己所认定的“更有价值”的传家宝即可。如果写作中转换到其他话题(如写“精神” “信念”“传承”“知识”,则属于离题)。
二、明确写作的任务
针对“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展开阐述、论证,也未能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明确了写作任务,只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要想得到一个好分数,还必须在作文中展示考生的才华。以这次作文为例,三种传家宝,有属于物质形态的,有关于思想精神
层面的,也有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点的。小张家的传家宝可能是一个价格不菲的文物,同时也具有超越金钱的文化、历史价值,或因承载着家族的记忆而显得弥足珍贵。小杜家的传家宝见证了爷爷的努力和奋斗,象征着祖辈们用血肉换来的荣誉,具有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力量,所以,它也是值得珍视的。小程家的传家宝是中国许多家庭都有的祖训。在我们这个注重家族观念的国度里,祖训代表了一种信仰,是一个家族重要的精神密码,是维系家族、沟通代际的纽带,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对此,同学们必须在写作中主次清楚地表达自己“更有价值”的认知与判断。与此同时,在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说理到位,论述深刻,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辨性以及批判性都是体现考生才华的地方。
【问题】
1.离题(不管材料和任务)或中途易辙(中间换话题),如《精神高于物质》《九层高台,起于垒土》《知识是历史长河中的珊瑚礁》《无形胜有形》《以信念为传家宝》等。36分左右的作文都是由材料拟出“传家宝”或某种精神内涵后,就抛开材料专论话题,陷入原来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框架。对命题要求中的“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理解不透。从而导致扣题不紧,过于拔高主题,又脱离了任务。如:在概念分析上挖掘“传家宝”蕴含的意义后又转向“家风”的论述,或的对“传家宝”的物件价值定位过大过高或不当。如过分夸大“勋章”的悠久历史,“祖训”的民族历史等。考生通过“祖训”写“家风”,“家风”是传统文化的一种。
2.内容缺乏新意,论证思辨不足:大多停留在对三种“传家宝”的点评。未能正面阐明、细化“传家宝”的“价值”内涵。更多的是泛化“传家宝”的内涵,变异为阐述某种良好的品质或某种精神与“传家宝”基本没有联系。较多同学将作为“传家宝”的祖训,与一般的名人名言混为一谈。泛化为将所有精神类的东西都生拉硬扯地套用在“传家宝”上。有的直接分析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传家宝等。
4. “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落实不够到位。多止于青花罐、勋章怎样,祖训怎样的分析中,简单、随意,非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或有比较,但比较不到位。多生搬硬套,对于何为“任务驱动”并不理解,陷入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套作框架。对命题要求中的“体现
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理解不够。
5.权衡、比较中,轻易否定其它未选的两者,对未选之“传家宝”的意义、内涵认识片面或停留表面,或故意揭其短,或仅视之为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关系,而突出点评自己所选的一方。不少同学甚至直接否定青花罐,将其物质化,物品化,阶级定性严重。将勋章历史定性,贬得一无是处。同时体现共性与个性的才是客观的思辩。权衡、比较不科学。不在同一平面比较,价值判断不一致,未设置比较前提,思维跳跃;只作选择未加权衡思考,分三个平面阐释各方,未突显比较结果或加以适度延展。对权衡对象的理解定势泛化。将祖训等同于文化,语言,将青花罐及勋章统概为物质,将祖训定位为精神。
6.“入情入理地说服”做得不够。“学生腔”重,伪圣化情绪严重,道德的说教色彩较浓,有的过于抬高祖训的意义,严肃有余,情趣不足,也不够真诚,可读性不强,区分度不高。且口语化严重,大白话,只作回答,未体现主观态度。
7.结构不清或不全,逻辑混乱或无层次。开头回答了问题,后面缺乏分析照应及缺乏比较。特别是中间部分易辙,缺乏层层深入的论证思想。
8.内容缺少照应,如多写祖训,但又缺少对“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内容进行阐释,甚至只字不提这一具体内容,而只是泛泛分析祖训的精神价值,“传家宝”的题旨未能得到体现。
【指导】
一、进一步落实“就事论事”,即针对所给材料论述,不“泛论”。
二、训练“在真实语境中辨析关键概念”的能力。力求做到概念阐述准确,不泛化,不转移,不偷换。
三、加强“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能力训练,提升思考、权衡的辩证思维能力。力求做到“维度”清晰,“比较”到位。
四、加强“入情入理”的说服能力训练。力求做到合法、合理,更合情。要有适度的情感感化。情感感化也是一种说服力,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说服力。
五、加强现实的关怀与文化的的注入。好的文章要有民生的关怀,要有济世的情怀,要有文化与文明的力量。
【文章写作思维模型•六段式】 概念界定+因果分析+比较分析
1.【起】概念界定,概括比较,定任务,表态度。
2.【一承】具体比较一,原因分析。
3.【二承】具体比较二,原因分析。
4.【三承】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历史原因。
5.【转】联系当下,背景分析,凸显其“最有价值”。
6.【合】再次概括比较,重申态度。
(运用三到四次的因果分析,加以三到四次的比较分析)
【主体分析部分】 三承一转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
1.所谓“传家宝”, „„。三种“传家宝”各有价值。小张家的青花罐,„„;小杜家的勋章,„„;小程家的祖训,„„。在我看来,小程家的传家宝最有价值。(概念界定,概括比较,选定任务,表明态度)
2.与小张家的传家宝青花罐相比,小程家的传家宝祖训,在„„更有价值。„„(具体比较一,原因分析)
3.与小杜家的传家宝勋章相比,小程家的传家宝祖训,在„„更有价值。„„(具体比较二,原因分析)
4.其实,小程家的传家宝祖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所以更有价值,对于我们来讲,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它承载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忠厚者,„„;诗书者, „„ 。所以,在我看来,小程家的祖训,不仅是一家之传家宝,更是我们国人传家之宝。
(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历史原因或心理原因)
5.遗憾的是,如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生活走向小康,国人却渐渐忘却了这份“忠厚”与“诗书”的良训,逐利于虚伪奸诈之道,世风日下,精神之花枯萎,„„。传承中华良训,予国人以精神给养,正当其时。
(联系失衡的当下,背景分析,凸显其“最有价值”)
6.有年代有故事的青花罐,爷爷的几枚勋章,固然„„,却无„„;唯有小程家的祖训,方可助今人长传忠厚之德,久继诗书之脉,实现内心的丰盈与精神的富足。故曰,小程家的传家之宝最有价值!
(再次概括比较,重申态度)
六段 = 起 + 承 + 承 + 承 + 转 + 合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第1段,引述材料,概括比较,表明态度——小程家的祖训更有价值】【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第2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传家宝作文及解析
高三
其它
5331字
3315人浏览
能好好玩耍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