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这怎么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念!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板书课题)
二、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三、课文内容分析:
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文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 勤劳、吃苦——3自然段
B 热情好客——10自然段
C 贫而乐施——随份子等
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
E乐于助人——11自然段
F坚强——13自然段
3、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文章结构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三题。
1.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收拾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保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件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格?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文导读:明确母亲的品性: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母爱是一种岁月!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二、 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 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
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我的母亲
初一
记叙文
3562字
4091人浏览
清风朗月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