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说明事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因此,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词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滴水穿石”这篇课文,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认现象吗?这篇课文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让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介绍的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教师投影仪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抓词体会,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6、小结:同学们,这么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对着一个目标,从不间断,永不停止地往下滴,这多么不容易啊!不管岁月如何变化,水滴就重复着这一个动作,永不放弃,这多么令人佩服啊!
(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分小组学习,每组选一名人,讨论:他获得了那些成就?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在交流时,四人各有分工:一人读书上描写此名人的有关句子;一人答“成就”;一人答“秘诀”;一人说“感想”。)
交流: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 立志学医,不懈努力
爱迪生:1093项发明 迷恋研究,孜孜不倦
齐白石:绘画技艺炉火纯青 “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
3、书上讲了这三位名人的故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呢?
4、同学们课前搜索的工作做得不错,通过这么多的事例,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出示
“古今中外,所以成就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①齐读。这是一句什么句?谁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读一读?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②“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穿”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什么?(攻克、克服)“顽石”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什么?(遇到的困难课挫折)
③我们理解了三个词的意思,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古今中外所有成就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难关,最终取得成功的)
④想一想:在你生活、学习中有类似“滴水穿石”的事例吗?同桌互讲后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突出启示,感悟升华
1、是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应需要“滴水穿石”这种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还应该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齐读最后一段)
2、“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开始,你该如何去做呢?先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设计意图:乘热打铁让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下定决心去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1、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1093项发明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齐白石:绘画技艺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五年级
读后感
2230字
162人浏览
lhz011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