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
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2009年、2010年我们携手走进了学校“管理年”、教学“改革年”。 驻足回望,有学习的充实,有实践的艰辛,有思考的乐趣,亦有收获的欣慰。
三年来,我区小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区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自主、生动地发展,加快了基础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有利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们紧紧围绕教育局的有关通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彰显了校园文化特色,取得较好效果。
我校根据教育督导室下发的【2012】7号文件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自查,回顾了三年来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点点滴滴及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斑斓足迹,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一)、改革课堂教学 以质量求生存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以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为指引,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模式教学为依托,以新课改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动员大会 拉开帷幕
为了更好落实教育局“改革年”的文件精神,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我们组织召开了“落实改革年精神,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动员大会。业务校长带领大家解读文件精神,校长对全区改革工作做全面部署。要求各校认真学习教育局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各方面要求。做到“四个遵循”,抓好“五个结合”。
四个遵循是:
教学改革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个结合是:
课堂教学改革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结合;课改研究与创建实效课堂紧密结合;创建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紧密结合;深化课改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整体规划与强化落实紧密结合。
要求各校领导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局文件,拿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和教学改革模式创建实施方案。
2、加强管理 明确责任
会议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改革领导小组
由各校校长组成。改革指导小组由业务校长、教研员、教导主任组成。
为保证教学模式探索工作的良性运行,我们组建了由一把校长统 一抓、教学副校长主要抓、教导主任具体抓、教研员认真抓、学年组长亲自抓的纵向指导、横向互助的管理网络。做到整体设计,分工负责,微观指导,宏观调控。
3、召开推进会 明确目标
及时召开全区教师教学改革推进活动会议,广泛征求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做到认识统一,行动一致。要求教师与新课改一同成长。用科学发展观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做到“三个确保”、“四个必须”。
“三个确保”是:
确保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确保高效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确保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四个必须”是:
模式探讨,必须建立在适用、高效、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易于操作的基础上;模式构建,必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模式运行,必须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模式完善必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教改的智慧在于化政策为策略,化模式为机智,化目标为措施,化任务为行动,化落实为实效。
4、采取措施 提升素养
⑴、理论学习 指导教学
为使教学改革有章可循,出成效、见实效、促高效。我们首先组织全区教师认真学习《凤城市教学改革理论学习材料选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践新课程》、《把班级还给学生》、《万人迷老师养成宝典》、《今天怎样做班主任——点评100个典型案例》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写出20万字的读书笔记。
⑵、名师教学 汲取力量
定期组织教研员、教导主任、一线教师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和专题讲座。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感想,拟计划、拿方案。
观看了华应龙老师的《分数的再认识》课堂教学,学习了“因差错而精彩”的先进教学理念,让老师看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学习了她“朝向伟大事物”主题教学的新思考这篇文章,尤其是窦老师的个人实践,课程建设,团队成长让老师倾心教育。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教学让老师感受到了诗意语文的魅力所在。观看了贾志敏老师的《惊弓之鸟》课堂教学,让老师看到了智慧语文的实质。
专家讲座给一线老师强大的震撼力。名师的课堂引领了教学,让老师们学到了课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⑶、业务讲座 奠定基础
我们多次请进修学校的领导及教研员,到我区进行业务指导,理论讲座。其中 “一个主体、二个参与、三个调控、四个鼓励、五个精心”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老师受益匪浅。
即: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学生的个体参与度大,课堂参与密度大;课堂调控做到——快节奏、快反馈、快评价;鼓励学生敢讲、敢想、敢做、敢质疑;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精心上课、精心辅导、精心反思。
⑷、参加培训 明确方向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小课题实验研究活动,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让他们拓宽眼界,提升素养。
⑸、考察学习 开阔视野
每学期都把教研员、备课组长、课题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业务骨干派出考察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到东港北井子小学学习考察;校领导、教研员到永威、本溪、鞍山、吉林、大连等地考察学习。然后上“汇报课”做考察报告。这样部分人的“走出去”学习、“带回来”的经验做法则是全体教师的共享资源。这种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效果非常可观。
⑹、集体备课 提高质量。
我区在集体备课上狠抓了“三个重视”、“四个结合”。即在备课中重视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集体备课的“主角”。重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学初集备与每月集备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课时集备相结合;常规教学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学科特点与学情相结合。
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伊始,集中全区任课教师到中心校进行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做到全员参与,个性思维,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备策略”,形成了全区教师备课的特色,并分工撰写全区同年级的教学议案,做到资源共享。既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既提升了教师素养,又创建了高效课堂。 实行月集体备课制度。每月将全区任课教师集中一次,分年段分学科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汇报教学得失、教学感悟、教学困惑。真正意义的实现了,创建魅力课堂功在课前,利在求异,善教必启,省时高效。
⑺、教学论坛 引领成长
每学期都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教育教学论坛活动,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紧跟教育发展趋势,适时追踪教育热点问题,及时反映各校、各学科、各学年组、个人的教研成果。
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享受教育”的基本原则。凸显现代、实用、启迪、感悟、创新的五大特色。
(二)、探索教学规律 以特色求发展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构建教学模式,凸显学科教学特色;面向全体学生,突显自主学习特色;注重特长培养,突显多元办学特色;倡导个性发展,突显因材施教特色;抓小课题研究,突显教科研一体化特色;抓信息化工作,实现跨越式特色发展。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⑴、认真研究 探索模式
为了保证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又考虑到长效性、高效性。为了有的放矢,避免盲目随从,我们首先采用以点带面的试点形式,在各校选出先进的教研组进行模式探索,教导主任、教研员、学年组长深入一线共同探索,其次校内分组联动,班班联动,学段联动,校校联动,最后在各校形成具有自己教学特色模式雏形的基础上,确定区域性的各科教学模式雏形。
⑵、深入一线 调研模式
开学伊始,业务校长带领各科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指导教学模式。实行领导包校和教研员、教导主任包学年相结合,学科指导与答疑解惑相结合,现场指导与业务沟通相结合;教学模式调研与教学模式推进相结合的调研策略。意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指导。
⑶、领导示范 引领模式
通过不同形式的调研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制订的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首先由各科教研员,教导主任上示范课进行模式引领,然后进行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分年组、分年段 、分学科 ,选定实验班进行同课异构(相同的内容不同模式教学),和同构一课(一个教学模式不同课型授课)的对比研讨。
⑷、收集资料 借鉴模式
为了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指导教学,我们将一些名家、名师、名校的教学模式搜集起来,汇编成册发给老师学习借鉴。
⑸、专题辅导 指导模式
针对教学实际,各校集中进行专题辅导。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由校长、业务校长、教研员、教导主任、骨干教师轮流做专题辅导,分组学习,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比照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找出差距,年组间交流,并写出反思总结。
成长的足迹
三年级
其它
11978字
707人浏览
风定花落冬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