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一、结构
考场作文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是在设题要求范围内的一条线或一个圆,不能芜杂,不可枝蔓。而一篇成形的考场作文,思路的唯一外现方式就是文章的结构。所以,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是非常必要的。精彩的文章结构,让文章犹如精心打理过的园圃,芳香宜人又精巧别致。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所以写作之前一定要列提纲!题目是什么,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结构怎么安排——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重点段又打算怎么写,分几层?开头、结尾的写法;点题的时机及方式、方法;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这些都要尽量在提刚上简单的标注才行。)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
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
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 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技巧1:并列式
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情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如《琐忆》等。议论文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
这样的文章结构在议论文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尤其在阐述式议论文写作中,作者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由设立分论点开始论证。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
散文写作也一样,将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错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技巧2:递进式
如果是议论文,那么文章的结构是: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就一个话题层层深入,步步发展,一环紧扣一环。如果侧重于记叙,那么,就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为了凸显主题还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文章的外在结构呈现一种逻辑上的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态势,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如果说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横向的,那么,递进式的文章结构就是纵向的。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文章自然有见地和说服力。
技巧3:对比式
对比就是不同色调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对比也叫反衬,反衬的好处是让组合的双方都得到鲜明的呈现。
譬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不是直接谈“拿来主义”,而是把其放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之后再提出来的。提出“拿来主义”之后,没有立即进行分析,而是又谈“送来”主义,在谈了“送来”的影响之后,才回到主题,分析如何“拿来”。这样,文章的主要论述对象,就在一种与之相异色彩的背景之下闪亮登场——“拿来主义”在其他多种主义的幽暗背景反衬之下呈现,就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了。 考试作文的对比,其实质就是材料的对比,即所列举事例的对比。如,广东考生的《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文中列举了德国、日本、中国等三个国家对二战的不同纪念方式。这三个国家对二战的纪念,都含有不同的色彩对比:德国——在疯狂之后理性反思、自我救赎;日本——在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之后,文过饰非、美化侵略、参拜神社;中国——激进分子打砸日货,中国领导立场理性。三个事例材料中,前两个材料是理性与非理性对比,最后一个材料内部激进分子的非理性与中国领导的理性又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理性与非理性的含义各自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在文章行文过程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来鲜明地阐述作者想要论述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技巧。因为一篇文章一定是有立场的,那么相反的立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弊端或者种种不好的迹象就可以与正确的观点进行对照。这样,正确的做法在错误的做法的映衬下就会显得更加掷地有声,不可辩驳。
技巧4:线索式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写作中,同学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繁杂的思绪而对文章结构实现整饬一筹莫展。其实,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的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就会井然有序。整体上就仿佛是一堆散乱的珠子遇到了一条美丽的丝线,一串精美的项链就这样诞生了。
二、语言
语言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载体,好的内容只有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考场作文,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甚至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语言“有文采”,可以弥补发展等级其他方面的不足。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到印象分的判给。用语言的恣意挥洒来张扬考场作文个性化的境界,已是考场作文成功的最为公开的秘密。(也就是大家都知道,但大多数人又都不懂,都没有去重视的。他们只是一味地模仿、研究所谓的满分作文,殊不知满分作文背后的功夫才是真正要学习和借鉴的)
技巧1:巧施粉黛,词句靓丽
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为语句增光添彩,具体而言,就是选用有色彩、有动感、有声音的词语。考场作文最精妙的感觉就是诗情画意,这样的词汇在文字之外暗含着一种非常迷人的画面感,使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仿佛眼前倏然映现出了美丽的场景,不仅文字优美,回味悠长,而且富于想象,感觉真切动人。
(1)绘色。语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视觉效果,即语言要形象生动。叙事写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词句。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绘色等的形容词,写成“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就形象多了。
例如: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罚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爷爷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歌唱,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股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爷爷奶奶的秋山情节》)
这段景物描写十分注意绘画美,考生巧妙地调配颜色,细腻地描绘秋景,文章意境优美,使人如临
其境,如见其物。写木楼作者用“湖蓝湖蓝”来形容,写“枫牙岭”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然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枫叶是红的,红嘴玉的嘴是红的,“山雾”是乳白色的,“雾气”是蓝蓝的„„这是明写事物的颜色。“枫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丛”“桂花”等,让读者调动生活经验去联想,这是暗写颜色。明暗交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多么令人神往啊!
(2)绘态。静与动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我们写文章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准确地描写出事物的存在状态。
静态。例如: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苹果,也是那么鲜艳,那么逗人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赋》)
动态。例如: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峻青《秋色赋》)
动静相生。例如: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的那种微笑。
渐渐地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 ”大山在心中默念着。(《水的成长》) 以动衬静。例如:
园子里静悄悄的,远处传来唧唧的虫声,在歌唱愉快的夜晚。从黄浦江边吹过来的微风,掠过树梢,吹拂过水面,平静的水池漾开涟漪,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灯光仿佛在水中喝醉了酒,摇晃着。映在水池两边的树的倒影,也轻轻摆动。公园里各色各样的花朵,徐徐吐露着芬香,给微风一吹,四散开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3)绘声。描绘人或事物的声音,可以传神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人物的个性。
拟声词可从声音方面抓住读者。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辅导学员写作时,让学员用一个句子写吝啬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情景。
学员写的句子是:
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下面是经陀斯妥耶夫斯基修改的语句:
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
这个句子动态声响兼备,让人想象得到绅士鄙视乞丐的神态和乞丐的可怜。
实例借鉴
雨 李秋琳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的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年,正值豆蔻年华。
语文作文
初一
记叙文
29740字
490人浏览
yangfengzhe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