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后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
刘国兴发表的科技文章:(29篇)
1. 激电异常定位方法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 西拉木伦河断裂东延走向的研究—来自MT 资料的证据. 《世界地质》,2008.30(1),署名
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3. 大探测深度电磁测深分辨能力的数值模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论文集) 》,2007,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4. 瞬变电磁最简化反演及在研究永久冻土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增刊),2007,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5. 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调查-电法探测岩石性永久冻土的应用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3),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6. 23届中国地球物理年会,2007,中国青岛,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7. 导电性影响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3):890-896 ,署名3.
WENG Ai-Hua, WANG Xue-Qiu , LIU Guo-Xing, MO Xiu-Wen, W ANG De-Li. Nonlinear inversion of 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ver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dium.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7,50(3):890-896
8. 佳木斯地块及东缘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2),署名1.
9. 基于BREW 平台的位置服务系统的开发. 《河南科学》,2006.24(2),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0. 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中国地质》,2006.33(4)P.824-831,署名1. LIU Guo-xing ZHANG Zhi-hou HAN Jiang-tao TANG Jun-hui.Features of the electric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Hinggan-Inner Mongolia and Jilin-Heilongjiang regions. GEOLOGY IN CHINA. 33(4)P.824-831
11. 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中国地质》2006.33(4)P.816-823,署名4.
ZHANG Xing-zhou, YANG Bao-jun, WU Fu-yuan, LIU Guo-xing.The litehospher structure in the Hingmong-Jihei (Hinggan-Mongolia-Jilin-Heilongjiang) region, northeastern China. GEOLOGY IN CHINA .33(4)P.816-823
12. 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学特征与对矿产资源的动力控制作用. 《中国地质》,2006.33(4)P.866-873,署名4.
13. 利用MapGIS 地学图形数据在Arc/Info建立数据库的若干问题探讨. 《河南科学》,2005. 23
(1),署名1.
14.ARC/INFO与CoreDRAW 信息共享在建设中国地学断面图形数据库中的应用. 《地球学报》,2005.26(3),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5. 电测深在漠河地区探测冻土层分布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增刊) 》,2005,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6. 电测深法在漠河地区探测永久冻土层的应用及效果. 《第二十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年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7. 瞬变电磁法在漠河地区探测永久冻土层分布的应用. 《第二十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年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8.MAPGIS 地学断面图形数据在Arc/Info建立图形的若干问题探讨. 《河南科学》,2005.23(2),署名1.
19.Arc/Info与CoreDRAW 信息共享在建设地学断面图形数据库中的应用. 《地球学报》,
2005.26(3),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0.MAPGIS 平台地学断面图形库数据向ARC/INFO平台转换研究. 《世界地质》,2004. 23(2),
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1. 大功率激电、大功率瞬变电磁法在青海锡铁山地区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4),署名1.
22.MAPGIS 平台地学断面图形库数据向CoreDRAW 转换研究. 《地球学报》,2003.24(4),署名3.
23. 基于MAPGIS 平台中国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的建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32(3),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4. 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建设. 《地球学报》,2002.23(4),署名1.
25. 垂向电测深交互反演软件设计. 《地质与勘探》,2001. 37(2),署名2.
26. 解释SP 异常的一种新方法.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地质地球物理专辑) 》,2000.30,署名1.
27. 氧化-还原电位法在某油田的应用效果.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吉林地球物理专辑) 》,2000.30,署名1.
28. 汽油污染砂的电阻率与极化率特征研究.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吉林地球物理专辑) 》,2000.( 30),署名2.
29. 东北地区桦南-饶河剖面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待刊) ,署名1.
吴燕冈发表的科技文章:(34篇)
1. 在波数域计算一维重磁异常导数的Matlab 语言算法. 《物探与化探》,Vol.32,No.3,P316-320,2008.6,署名3.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 利用航磁数据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的方法研究.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Vol.30,No.2,
P125-127,2008.3,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3. 利用重磁水平和垂直二阶导数确定东北地区梯度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37,Sup ,P27-31,2007.11,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4. 高精度重力方法在高青地区探测古潜山构造中的应用. 《吉林地质》,Vol.25,No.4,P32-38,2006.12,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5. 重力斜导数方法在时间域中的理论模型与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36,Sup ,P9-14,2006.11,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6. 二维重磁资料联合正演模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36,Sup ,P19-22,2006.11,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7. 波阻抗反演技术在松辽盆地SWJZ 油气田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36,Sup ,P62-66,2006.11,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8. The paramenter choice and application i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Geophysical Solutions for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s, Volume 2, P684-689,2006.06,署名1
9. 重力位谱分析及重力异常导数换算新方法-余弦变换. 《地球物理学报》,Vol.49,No.1,P244-248,2006.1,署名5
10. 基于泊松定理的重磁异常分析方法及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36,No.2, 2006,署名2
11. 重磁对应分析方法在东北地区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吉林地质》Vol.25,No.2,2006,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2. 岩矿石密度仪的设计,《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Vol.24,No.6,P672-676,2006,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3. 天津地区地壳物性界面的计算及深部构造特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36,No.4,P616-621,2006,署名3
14. 一种多信息综合方法与黑龙江塔河浅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5年年刊》P182-183,2005.8,署名2
15. 重磁对应分析方法的参数选择及应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刊》,2005年年刊,P533,2005.8,署名1
16. 依据重力与航磁资料对天津地区深大断裂深部特征的解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板)》,Vol.35,Sup ,P27-35,2005.7,署名2
17. 中国境内沿北纬40 剖面的重力异常正演拟合及地质解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板)》,Vol.35,Sup ,P36-41,2005.7,署名1
18. 磁异常斜导数处理技术及在黑龙江塔河地区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板)》,
Vol.35,Sup ,P7-10,2005.3,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19. 内蒙古阿龙山区域地质填图中的重磁联合人机交互解释. 《物探与化探》,第29卷1期P16-18,2005.2,署名3.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0. 基于余弦变换的密度界面重力异常正反演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0(5):598-602,2005,署名4
21. 配电网GIS 模板设计与实现.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第22卷5期,P500-503,2004.9,署名2.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2000年以后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
四年级
其它
10421字
187人浏览
okg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