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6分)
(1)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
2. 默写。(10分)
(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盈盈一水间,。(《古诗十九首》)
(5)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7)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
(9)古人在读书时很注重学与思的相结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难道不应该如此吗?
3. 请你写出下列诗句的的上句、下句或篇名、作者。(10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的花》)
(2)《郑人买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有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浣溪沙》表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课后研讨与练习。(5分)
【小题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这是课文《散步》第四自然段,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小题2】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这是课文《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3分)
答:
1.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
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chu í)——槌子或棒子。⑤况(hu àng )然——形容钟声。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先自度其足()②反归取之()
③恐人闻之()④ 遽掩其耳()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椎毁之A .反归取之B .项为之强C .试之以足D .物外之趣【小题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1分)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小题4】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1 分)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甲】【乙】
赠 渔 父 杜 牧渔 父李 煜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②一轻钩。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①。花满渚③,酒满瓯④,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①独醒人,出于屈原投江前应答渔父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②茧缕,即蚕丝,这里指钓鱼用的丝线。③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④瓯[ōu],此指酒杯。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两首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渔父。但甲诗是借渔父讥讽当世,抒发作者的感慨;乙诗则直接描绘渔父生活的惬意,表达对自在生活的羡慕。 B.从“几十春”、“一棹春风”可见,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渔父春天垂钓的景象,但垂钓环境截然不同,甲诗意境孤寂,乙诗则春和景明。C .甲诗旨在借渔父这一形象讽谕现实社会中多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之辈。D .乙诗中的渔父虽是孤舟一人,但他怡然自得,生活潇洒自在。【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两首诗都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富有情景交融之美,。B .两首诗中的渔父形象不同。甲诗中的渔父在深泽“静”垂纶,“怕得鱼惊不应人”,深谙垂钓之道,比乙诗中垂钓时还不忘赏花品酒的渔父更为高雅。
C .甲诗巧用典故,“寒水畔”和“独醒人”两句暗合当年屈原行吟江畔之典。且“孤”“寒”等字中尽露诗人无奈的感慨。D .乙诗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突出了渔父独自一人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乐。
2. 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学情调研考试语文卷P
初一
其它
2828字
59人浏览
xxxgyy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