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
——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荔城三中 温小勇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3、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课时安排:1节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以2012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导入。
题目一: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012年广州中考题)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白云区一模题)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改变。也许,你在悄悄改变别人;也许,你在渐渐改变自己;也许,不知什么改变了你。改变,或许是一个过程,改变,或许是一个结果,有人喜欢外在的改变,有人注重内在的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改变。
请你以“改变”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师:题目二难度不大,写出“改变”的内容,基本不会离题。题目一看上去容易,实际难,因为多了限制性词语“一点点”,什么才算一点点,改变不能大,要写细节,审题要仔细才会高分。
作文审题就是揣摩作文命题意图,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文章该写成什么文体(期中考试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该确定怎样的中心,该选用哪些材料,该怎样安排详略等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作文前只有全面准确地审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全面而准确是作文审题的总体要求,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法则是关键。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那么,如何在作文时做到不偏离题意呢?审题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建议同学们可以运用“抓文眼,明题旨”、 “定范围,知内容”、“辨显隐,拓思路”、“添因素,定角度”等方法和途径来审清题意。
技法1:抓文眼,明题旨
所谓“抓文眼”,就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明题旨就是明确命题的题旨所在。
要审清命题的题旨。所谓题旨,就是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文中应予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眼就是显示作文题目基本内涵和写作重点的词语。抓题眼可以运用“句子抓谓语,短语扣修饰(限制)”的方法。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其谓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另外,题目中出现的一些虚词不容忽视,它往往也是作文题目的题眼所在,如连词“和”“与”,副词“也”“更”“又”“原来”“依然”“其实”等等,应狠下功夫进行推敲和斟酌。
例如: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题眼是“又”,写作的重点在于告诉考生要写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味。
所谓“定范围”,就是审明写作范围,了解命题的范围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我们知道,写作是有范围要求的。过程的长短、地域的广狭、事件的繁简、人物的多少、议论的深浅、说明的详略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审题而予以明确。“难忘的一天”你却写了三天的事,就失之过泛;“我们的学校”你仅写了所在的班级,就失之过窄。“又见枝头吐新芽”,“又”点出了次数不止一次,“枝头”“新芽”点明写的内容和树木有关等。
练习2:(1)“改变”与“改变一点点”这两道题目中,“改变”所写的“改变”的程度范围较广 ,“改变一点点”中所写的“改变”的程度范围较小 。
(2)在“惊喜的瞬间”和“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这两题中,“惊喜的瞬间”所要写的过程历时很短,而“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所要写的过程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
(3)在“陋室小记”和“在广阔的地平线上”这两题中,“陋室小记”只须写“陋室”,至多简略地写一
下“陋室”的环境,所写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则是纵横万里,广袤无垠,凡是地球上的一切都可以写进你的文章。
(4)在“我的同桌”和“我与水”这两题中,“我的同桌”所写的人或一个,或几个,涉及的人比较少;而“我与水”所写的是“我”与“水”之间发生的故事。
只有准确把握命题要求的写作范围,才有可能写出教好的文章。
技法3:辨显隐,拓思路
辨显隐,拓思路。有些作文题目,如“路”、“灯”、“落叶”、“浪花”、“春色”等,往往不是叫大家就物写物、就景写景,而是另有一番“企图”,它常常需要大家借助某一事物的外在特殊,寄寓某种深刻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
例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枝头吐新芽”字面上的意思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其实包含也是一个普遍的生活道理:希望总是存在的。“新芽”既可以理解为“树上的叶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或是一种认识。
对这样的作文题目,就不能局限于理解其显性意义(题目字面本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辨识其隐形意义(也就是言外之意,即题目寄寓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蕴含的哲理意义),进而突破思维局限,拓宽构思空间。
练习3:(1)如果要你以“路”为题写作,你想怎么样理解这一题目的涵义?
字面上的意思:往来通行的地方。 退路
(2)如果作文题目是“我也是富翁”,你又会如何理解呢?(国外一位年老的亿万富翁望着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说:“真是羡慕你们,如果可能,我愿意用所有的财富买回青春!”)
“富翁”字面上的意思:拥有大量财产的老翁。亦泛指广积财产的人。 技法4:添因素,定角度
添因素,定角度。对于一些半命题作文和题目简短的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如:时、地、人、情感等)为题目添加一些因素,使文章的写作范围、内容更加具体、清晰。值得注意的是,在添加因素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自己熟悉而又不容易与别人雷同的材料。
我们之前写的作文“节日”,因为是临近国庆节,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到国庆节、中秋节,没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其实,我们可以添加因素,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如“爸爸的节日”。
练习4:如果作文题目是“游戏”,你觉得可以添加那些因素,使文章的写作角度更加具体?赶快动手把它们写下来,并确定一个你准备添加的因素,看看谁添加得又快又好。
例如:冬天的游戏、家乡的游戏、父亲的游戏、快乐的游戏、悲伤的游戏
三、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原则
1、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2、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
四、小结
拿到题目,一定要在审题上多花些心思来研究,切忌心思浮躁。有的同学匆匆一看题目便与记忆中的某人某事挂起钩来,提笔就写,不去考虑这个“钩”挂得上挂不上,挂得是否牢靠妥当,就难免失误。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心中所想的内容确实和题目挂得上了,才可认为审题完成,才可构思文章。
五、作文训练
作文题目:参考《九上学案》P19
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教案_2
初三
日记
4963字
106人浏览
蓝星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