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曹操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诗歌意思。
4、通过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5、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 品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是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画(展示图片),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海的波澜壮阔)那么假如当你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你们想知道曹操面对大还是有何感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观沧海》这首诗歌,去领略曹操笔下大海的美景吧!
板书:题目 作者
破题:通过这个题目我们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题目点出来作者的目的,正文也是围绕这个“观”字进行的。
二、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都评价他的诗说:“曹操的文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三、创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壮丽诗篇,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四、疏通课文
1、教师示范
2、学生试读
3、听录音
4、学生再读
5、解决字词
①临:登上 有游览的意思
②沧:通“苍” 青绿色
③澹澹:水面波动的样子
④竦峙:耸立
⑤萧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五、诗歌品析
诗歌 内容 情感
东临碣石
叙事 观沧海的地点和目的 兴趣盎然、胜券在握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总写大海山岛之景 动荡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人 山岛竦峙
实写 树木丛生
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 勃勃生机、乐观情怀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海面之景突出惊涛拍岸 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虚写 想像之境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报复
包含万千景象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六、整体把握
观沧海教案
初一
散文
1931字
122人浏览
fuxinze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