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后讲评课,让学生爱上写作课
最近,参加了一次作前指导课的作文教学课堂比赛,折磨了一个月
我选的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成长的烦恼》。为什么选这个教材呢?两个原因,首先是烦恼的话题大家有话写;其次,六年级的学生写得快些,容易掌控。具体的设计环节这里不赘述,并非排斥作前讲评,只要得法,对于孩子的写作的成长是很有价值的。对我而言,经历这样一次的历练,更加坚定地朝着作后讲评课,大踏步的往前走。
这次比赛属于作前指导,或者带有作中指导的形式,每一种形式无所谓好坏,只要合理,都可以成为一把利器。就像练习武功,少林、武当、峨眉等派的,任何一派的武功只要潜心修炼,都能成为武功高手。为什么我们会选择作后讲评课呢?首先,是源于有管大的引领,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次,作后讲评课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针对性强。
去医院看病,医生会询问病情,开具检查单据,待所有的信息汇总之后,进行最终的诊断,开出药方。这是必要的流程,一旦颠倒了,你是病人,你愿意吗?先诊疗,再开药方,这样,就有针对性,疗效明显。作文教学课,何尝不是这样?作前指导课,无论如何精彩,都是没有目标的航行,前途如何,生死未卜。比起作前指导课,作后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指向性更明确、更集中,教师针对学生作文特点,可集中发力。作后指导课,贵在“指导”上,教师要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寻找共性的话题,辅以相应的教学策略,系统地进行教学。
一
作后指导课,并非灵丹妙药,一针见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研读学生的作文,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每一节作文课,都需要小步走,不停步。
一、指导内容少而精
经常有人问管老师,这节课后,你希望学生的作文水平长几分?管老师一般是这么回答:“我希望学生的作文水平长进0.5分左右。”这并非是管建刚谦虚之言,而是由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一节课所能指导的内容非常少,贪多的结果必然是没有指导效果。
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一节作后指导课肯定无法全部解决,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当下的写作水平,合理的选择,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写作指导,逐渐形成了作后指导的训练系统。指导教学内容少,并不代表指导效率的低效,教学内容少就有更多的时间,把指导内容教透,不至于蜻蜓点水,流于表面。面对学生的作文,选择适合学生当下写作水平的教学内
容,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具有普遍性,这样呈现在课堂上,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共鸣;其次,具有阶段性,能在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上,呈现可接受的指导,过高、过低都是不恰当的。最后,具有操作性,能以非常活泼、趣味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乐于学习,潜移默化地内化。
听过管建刚作后指导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他的课堂教学内容简约到极致,但是训练很有方法,学生很受益。管老师的课例《作文:打开你的心眼》,是让学生写一件爸爸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由于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般,因此,管老师在简单了教孩子作文需要剪裁后,引导在作文里写出自己的心里想法,并且辅以训练的环节。
管老师课例中的环节,看似很随意,其实是蕴藏着他对作后指导的思想,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理解。他从来不期望一节课能解决写作中的大问题,写作从来是系统工程,每节课的指导内容越精细,越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写作的研判。我一直记得管老师说,要上好作后指导课,必须要潜心研读学生作文三年,这是基本功。的确,教师只有不断提升对学生作文的审美,选择作后指导课上的内容才能做到少而精。
二、目标训练趣而透
作后讲评课的内容少,并不代表训练目标的价值缺失。相反,正是讲评内容的精练,才使训练目标的定位更加精准,训练的深度才更加深厚。作文指导离不开教师创设的训练环节,训练的目标必须小,训练的过程必须深,并且有条不紊地推进,这样,一堂作后讲评课,就能带给学生写作上的收获。正如管老师说,作后讲评,小步跑,不停步,训练才能透。
每个课例,管老师都有非常明确的发力点,集中贯穿整节课,为的是每个训练点都能教透。在《寻找爱的细节,删掉爱的口号》的课例中,管老师从题目入手,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好的题目很朴素,有自己的个性。真我,就是美。”这里也在告诉学生,写“爱”并不需要直接表达,含蓄、自我才是好题目。随后,管老师出示了八句学生语言,从这些细节中感受父母的关心。学生的语言,是经过精心挑选,有父母的关心、有父母的自责;有使用一个词的,有连续展示多个的„„多角度地考虑了学生写作的思维,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当然,正如管老师说的,看出伙伴作文里的细节,不难。难的是,看出生活的场景中的细节。管老师创设了简单的情境,让学生找找爱的细节。最后,针对学生表达的直白,管老师教孩子要删除爱的细节,力求含蓄。本课例以“感受爱的细节——寻找爱的细节——删除爱的细节”为线索,巧妙地抓住《爱如茉莉》这篇课文,贯穿这个教学,找到问题所在,教学力集中。
五分钟训练是好玩的,但连续进行三十分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是很难坚持
下来,即使坚持下来,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把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眼球,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的智慧所在。管老师说:“教学内容不等于教学实践;教师的智慧就在于把教学内容教得有趣、生动、好玩。”上好作后讲评课固然重要,但首先要让学生爱上作后讲评课,乐意跟着教师,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来,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的。
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教师机械的告诉学生,很多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管老师拿出一根绣花针和一把勺子,问学生愿意被那个扎一下,学生当然选择勺子。绣花针细,有穿透力,扎着疼。管老师点评:“针,细。细有细的力量。细节的力量,就在于此,《爱如茉莉》的背后,就是有这样的细节的力量。咱们班上已经有好些同学的作文,有这样的细节的力量。”学生通过文字体会到细节的力量。管老师的教学就在有趣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写作的细节描写。
三、当下评价简而准
对于教师来说,作后讲评最大的难度就在于此。找到了学生作文的好词佳句,但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呢?恐怕很多教师不能准确说出来,更何况,在课上还要用比较直白的、浅显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对学生作文语言点评的精准与否,最能考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研读水平。
来看看管老师是如何点评。1. “这样的题目很朴素,却是自己的。真我,就是美。”“充满了21世纪的人的生活味道。语言,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这是吴婧娴带来的第一个作文启示。”2. “人,每时每刻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很多时候,你没有打开自己的心眼,没有留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好作文的秘诀之一就是:打开你的心眼。”3. “这就是吴婧娴的智慧。选材的智慧叫“反着选”,写的智慧叫“反着写”。苦到底的时候,给你一点点糖,一点点阳光,味道就全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只有一个吴婧娴吗?江淑慧在摇头,我知道,她心说,小样,我也会的。”在管老师的讲评课上,似乎从来没有听到过“心理描写”、“以景抒情”、“拟人比喻”等专业点评,他把文字的技巧都融化在趣味的教学中,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在学生的轻快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细细地倾听管老师点评学生作文语言,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首先,教师的点评必须及时。聆听学生的想法,对话之后,必须马上表达自己的评价,这些点评有时是预设的,有时是生成的,但必须准确而到位的,而非泛泛而谈,说些套话和空话。其次,教师的点评必须简洁。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是师生双方互动的,教师拖泥带水、喋喋不休地讲述,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失去学习的兴趣。管老师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三言两句就能指出语言的好与不好,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方向。最后,教师的点评必须有趣。点评的有趣,方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课上笑声不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到位。当然,课堂的趣味必须要控
制好度,做到趣而不媚,趣而不俗,不调侃,不游离于课堂教学的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 作后讲评课的点评,怎能缺少教师的表扬呢?无论是写作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当学生取得写作进步,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在表扬中,给学生指明写作方向,获得写作的激情。
二
追寻管建刚老师作后指导的课例,我们发现,一般会有三个基本教学流程:欣赏——挑刺——训练,但是,三个环节并非机械固定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调整优化,选择最适合的指导内容。
先来说说欣赏环节。
要上好这个板块,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教师要找到学生共同的写作优点是不简单的,必须有良好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眼光,否则,面对学生的作文,会束手无策。其次,在学生这么多的优点中,要选择适合当下学生言语发展的,教在当下,是不容易的。最后,怎样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转化为教学内容,而且要教得生动有趣,这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如果有些教师问,我没有作文的知识体系,也没有作文训练的体系,那怎么上作后讲评课? 一个字,当你不知道这句话、这段话、这篇作文好在什么地方,那就死命地夸学生,夸得他不好意思。或者,你就大声地朗读学生的句子,甚至背诵出来,学生就会感到无限的荣誉,产生写作的动力。要知道,有了写作对象,有了写作的动力,就会有无限的写作源泉。
欣赏环节上什么呢?我们以作文周报出版、讲评、训练为主线,筛选出一些共性的亮点,应该是有普遍性的。下面列举几种学生常见的优点,有些来自于管老师的书,大部分来自我自己的实践。
●现代感
三十年前,我们写的作文,和现在的孩子一样吗?时代在发展,社会子啊发展,必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事实上,现在孩子写的事情,和过去写的基本一样?什么原因?过去的我们,在教现在的孩子,眼界只有这么一点点。
其实,我们的孩子语言是有时代感的。
刘馨桐先带头, 她竟然直接用手抓, 一点儿防护措施都没有,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哎呦!你也太‘萌’了吧!这是要把我笑死的节奏啊!”
而且本“姑凉”还指不定会被载入史册嘞!天啊,想想都爽!
在写作文时,应该先鼓励孩子进行写,把一些网络语言、流行语言写出来,再进行相应的筛选,不然,学生永远不知道这些语言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等到
学生有了这样的用词意识之后,可以慢慢地规范,去除一些庸俗、暴力等不适合学生的,促使学生的作文慢慢好起来。
●节奏感
诗歌语言,很有节奏感,对称、押韵都手法,让我们在视觉上看上去特别舒服,在朗诵时特别有韵味。学生开始写作时,他不会有这样的意识的,教师一旦发现这样的句子,就要不断地表扬学生,让他们获得无限的荣誉,激发更多的学生投入进来。
看看例句。
走到正门口,藏獒皱紧眉头,瞪大双眼,凶神恶煞的盯着我们,“汪!汪!汪!”连刚刚还在聊天中的大人们,也被吓了一跳。
我屏住呼吸,抓住时机,张开纸巾,猛捏上去。咦?怎么什么感觉都没有?难道它“逃之夭夭”了?
学生一开始还不会写这样的句子,这是需要练习的。不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如:钱、钞票、人民币,眸、眼睛、眼珠子„„学生能善于通过改变词语的方式,形成语言的对称。还有可以调整句子的结构,达到这行的效果。
尽管没有喜轿,没有过火盆,没有拜天地,拜高堂,夫妻拜,也没有洞房花烛,可以说是啥也没有。
这段话,“喜轿”前面可以加一个“坐”,“夫妻拜”可以改成“拜夫妻”,这样,调整了顺序,适当增加了个别字词,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陈怡走一走,班级抖三抖,见她那么反常,她用垃圾袋在“上空”攻击,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里的“抖一抖”“走一走”,除了形式一样,还是押韵的,这样就更好了。当然,这样的文字,除了有良好的言语基本功,很大程度上需要有这样写作的意识,因此,在讲评课上,一旦发现,必须不断地强化,形成写作意识;
●趣味感
我们提倡学生写身边的故事,这就需要学生去发现,而并非观察。什么的事情原本的有趣的,到学生笔下也应该是有趣的。或许,有些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有趣,在笔下也可以生动有趣。要知道,素材内容的有趣和作文的有趣并非是等同的,而学生的写作本领就在于此。
来看看几句话。
“大哥!”弟弟站在滑滑梯上,踮起脚尖,拍拍我的肩,“我们都等你这么久了!你怎么这么慢呀!”啥?刚刚弟弟说什么?“大哥”!哈哈,几天不见,弟弟
已经“闯江湖”啦?!弟弟一只手扶着前额,一脸无奈的样子,就是个“江湖小弟”。
他们似乎进入了僵局,陈怡见谈其无果,气得暴跳如雷,“咚!咚!咚!”整个四楼在晃动,陈怡手上的多肉植物像脱缰的野马,一下子跳了出来,随着泥土一起掉落在地上。
这两句话是两位写作一般的学生写的,受到我们班级写作风气的影响,他们写作的风格也在慢慢地趣味化。第一句话,或许,他的弟弟就和我们的一样,但是,在她的眼里却是一个“小大人”,我们读了之后就忍不住要笑;第二句,是描写我们班级的一个胖姑娘,170厘米,180斤,自己脑补一下,调侃的语言写的非常生动,读了这些话,我就忍不住笑出来。
你去细细地观察,很多学生的讲话、行为都是很有潮流感,超过你的想象,学生只要有一颗娱乐之心,就能写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句子。学生的娱乐之情,正是被教师所压抑的,也难怪学生写不出好玩的文章。要让学生真正信任教师,
作后讲评课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 讲座稿
初二
记叙文
8416字
258人浏览
pj37